雙城論壇》「尬」文化 臺北端無圍牆博物館、上海秀萬國建築博覽會

衆所矚目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今登場,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年化身導遊談「無圍牆博物館5+3+2+1」,討論如何將城區文化串連起來,建構具城市文化品牌的大都會。(陳信翰攝)

上海方由副市長陳通談「建築可閱讀、城市有溫度」。(摘自臺北市政府轉播)

臺北則由副市長蔡炳坤接棒談「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無圍牆博物館」。(摘自臺北市政府轉播)

衆所矚目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今登場,臺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年化身導遊談「無圍牆博物館5+3+2+1」,討論如何將城區文化串連起來,建構具城市文化品牌的大都會,上海市副市長陳通則大聊浦西、浦東之美,講述上海近代的綠色低碳建築潮流,打造真正屬於人民的城市。

本屆論壇共規畫2場專題演講,其一討論城市建築文化,上海方由陳通談「建築可閱讀、城市有溫度」,臺北則由蔡炳坤接棒談「故事在你身邊流動、臺北無圍牆博物館」,聊聊如何保存、整合獨有的歷史文化資產與觀光資源,將城市變成博物館。

打頭陣的陳通指出,建築是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成果,是表達思想的科學性藝術,上海作爲歷史悠久的城市,最早的地面建築始於唐代,後續慢慢演變成主要航運中心,隨着時代不斷更迭,上海幾乎囊括中國史上各時期的建築風格,被譽爲萬國建築博覽會。

陳通笑說,若說上海浦西外灘之美,是美在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那浦東陸家嘴之美,則是美在年輕時尚和國際風範,近期上海也正在推廣5個新城,推進建築的綠色化、低碳化及數字化轉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上海將創造更多新時代建築新傳奇,真正成爲屬於人民的城市。

陳通表示,目前上海有156座圖書館、96家美術館、238家公衛圖書館、227座劇院和演藝新空間、134家A級旅遊景區,1056處優秀建築,歡迎旅客前來;希望上海和臺北未來能持續以中華傳統爲紐帶,講好建築故事,也期盼上海臺北市民能持續進行文化交流。

接棒的蔡炳坤化身說書導遊,帶嘉賓走讀臺北無圍牆博物館。他笑說,臺北具有3、400年曆史,是座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既是經濟文化樞紐也是國際性大城市,市府希望用生態博物館概念,從城區文化的在地認同、生活樣態及歷史文化出發,建構具城市文化品牌的大都會。

蔡接着細談老屋之美,雖然現今有許多特色獨具的新建築出現,但老房子有故事和溫度,今日所說的無圍牆博物館,是用綿密的捷運路網串接,具歷史感的老房子則座落其中,近期北市也展開「老房子運動」,攜手民間、企業一同修繕老屋,如今已達52處。

最後蔡提及無圍牆博物館「5+3+2+1」,分別爲5大歷史文化街區萬華艋舺、大稻埕、北投溫泉、城南臺大及城北廊帶,3大新興藝文場域士林北藝、南港北流及信義松煙,2大山環水繞縱走則是臺北大縱走、三貓,最後則是關渡好好玩這項生態藝術農遊,歡迎上海市民來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