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再創驚奇

雙十一原是光棍節,10年前馬雲靈機一動,認爲透過自己發展的電商體系,打出與光棍連結「沒對象也要對自己好」,創造了購物節概念。但隨着體系茁壯及新創技術對商業的推動,雙十一逐步規模化,併成爲「全球狂歡購物」最成功的典範。

今年創造的紀錄包括:2分5秒突破100億(去年是3分1秒),1時47分26秒突破1000億(去年是7小時),下午3時49分平去年1682億紀錄,晚間10點28分銷售額正式破2000億。而這一天的成交額,已相當於2105年及2016年雙十一成交額的總合,發展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更重要的是,阿里如何應付如此天量的「售後服務」。阿里首席執行官張勇形容雙十一是「商業的奧林匹克」。的確,如果不具備高科技的位匯流能力,沒有以電商爲核心業務的大數據平臺,要完成10億筆以上物流訂單,及每秒30萬筆以上支付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阿里便是透過精準商業眼光,發展出天貓阿里雲的大數據演算、支付寶創新能力及菜鳥網路、機器人包裝運送,加上高鐵等公共服務建設,才能使命必達。

10年前雙十一僅27個品牌參與,成交5200萬,唯一模式是商品打5折;10年後,如今已有18萬個品牌參加,物流人員300萬,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城市,不僅全球主要電商都參與,更壓過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風采。

從雙十一發展可見零售商業結合創意經濟學的重要。事實上從一開始,馬雲就將雙十一定位爲「文化行銷」。就像美國當年拿「黑五」讓沃爾瑪、亞馬遜等大型零售商銷到英國及歐洲市場,阿里去年起也將100多個大陸品界推向海外,爲亞洲及全球上億海外華人消費者推促銷,如今更引來美國好市多、英國引雷澤等大型連鎖百貨的加入。全球逛歡購物,也因此逐漸演變成一場成功的全球文化行銷行動。

或如馬雲所說,這是一場有計劃的文化行銷;但也可能如張勇所言,一開始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就因阿里具完整電商系統,大數據演算、金融服務體系及網路,才造就這麼一場令世人矚目的嘉年華會。不過和往年動輒3、40%相較,今年成交雖創新高,和去年相較成長僅27%,也顯示受大陸經濟放緩影響,民間消費已有所收斂。

今年是馬雲最後一次以阿里董事局主席身分與會,隨着全球電商發展,相信馬雲創造的傳奇,還會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