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股》臺泥高雄電池廠動土 2023年完工、產能1.8GWh

董事長張安平表示,此電池廠是臺泥企業團具體落實淨零碳行動的重要進程之一,能源科技臺南現有產能已全線滿載,新廠2023年完工後,將瞄準頂端的客戶,未來也會持續透過合作,擴大電池國際化佈局。他強調,21世紀將是能源的世紀,未來的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移動式的、可儲存的能源,而電池將是核心。

張安平表示,高雄市是臺泥的發源地,40年前小港舊址是紙廠,今天大家一起見證走在國際尖端的電池產業正式進駐,港都邁向高科技重鎮,更往前邁出大步,別具意義。他說,現行的技術,水泥業確實無法達到碳中和,因此臺泥除了積極使用更多替代燃料與原料達到減碳外,更致力投入綠電、儲能、電池、碳捕獲以及碳匯造林等五個領域的發展,因爲儲能設備能夠協助再生能源穩定,而儲能又需要高質量的電池。

目前全世界都在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當中至少20%需要大型儲能設備協助穩定,儲能設備又都需要高質量電池,因此電池已經成爲繼晶片後,被預測最可能產生缺貨危機。臺泥日前甫宣佈將於臺泥蘇澳水泥廠、花蓮和平水泥廠兩廠區,各建置87.5MWh以及250MWh的大型儲能系統,投資金額達55億元,完工後兩儲能案場將成爲全臺容量最大。

臺泥在臺灣的大型儲能案場,將有助於將臺灣的綠電成爲基載電力,更能24小時穩定供電。另一方面,臺泥也繼續開發各大洲的儲能案場,近期臺泥旗下的NHOA剛剛拿下澳洲南部Synergy授權200MWh的儲能案場,臺泥企盼與世界其他電力公司、電池廠共同開發未來全球龐大的儲能需求,攜手邁進巴黎協定2050年碳中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