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告急/水車備戰外...科技廠廢水系統拚回收率

臺灣每年都遇缺水問題科技大廠紛紛投入資金建置回收水系統,圖爲臺積中科15廠。(圖/資料照)

記者周康玉臺北報導

臺灣因地勢人口稠密儲水不易,每年幾乎都面臨水情吃緊,晶圓廠和麪板廠除與水車公司簽下長期合約,數前年都已投入資金建置回收水處理系統,包括半導體廠臺積電、封測廠月光面板廠羣創等,都將製程用水空調冷凝水雨水循環利用

封測廠日月光(3711)在2013年開始投資建造高雄廠區中壢廠區的中水回收廠,從各廠進流水,經中水回收廠處理完成的水爲RO水,乾淨度甚至高於自來水20倍的RO水,處理後的放流水水質標準也較未處理的排放水高。目前日月光高雄廠每日可回收量約8000~10000噸,回收率達50%;中壢廠回收率超過75%以上。

▼日月光K7廠。(圖/日月光提供)

面板廠羣創(3481)2008年起進行廠內再生水回收,導入高效率薄膜生物反應槽MBR+RO的回收水設備,將原本放流的生物廢水回收再利用,2016年更導入i-FM (intelligent facility management) 彙整2008年以後水情狀況及各廠設備效能事件追蹤、耗材管理,掌握未來數月水資源動態,平均製程水回收達95%,一滴水用七次。

面板廠友達(2409)利用多重過濾、滲透處理程序,將龍潭廠原本每天排放1.8萬立方公尺廢水全數循環再利用。回收結果顯示產品生命週期耗水量降低約30%,包括減少60%的自來水消耗以及減少、13%水處理系統的原物料使用,同時減少約30%污泥量,放流水環境衝擊指標數據降低25%以上。

▼科技廠的廢水回收系統拚回收率。(圖/資料照)

臺積電(2330)依水質分級回收分流再利用,針對製程產生的36種廢水,逐年開發出20種廢水回收處理系統;一年回收再利用水達到9000萬噸,廢水平均回收率約90%。然而臺積電也曾提出,回收水的成本是自來水的3倍,且每年操作成本每噸高達35元以上,廠商願意爲了環保砸錢建置回收系統之餘,政府也應該投入配套減免措施,提供更多誘因讓更多廠商投入。

聯電(2303)則是全球第一家實施水足跡查證的半導體廠,平均用水回收率達85%,在新科回收率最好的廠區超過88%,每年回收水產生量超過2,000萬噸,等於一滴水可用3.7次。

▼臺灣每年都遇缺水問題。(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