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門出臺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 超四成中小企業將在2027年前“上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繳翼飛 北京報道

12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共同發佈《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百城”試點取得紮實成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應改盡改,形成一批數字化水平達到三級、四級的轉型標杆。試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達到二級及以上,全國規上工業中小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中小企業上雲率超過40%。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樑志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接下來將加快落實《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持續開展城市試點工作,分類梯次推動數字化改造,加快中小企業鏈羣融通轉型,加強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新質生產力賦能,持續完善中小企業數字化公共服務,構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

賽迪研究院問卷調研顯示,目前超過半數(52.3%)的企業認爲存在轉型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超六成(64.31%)中小企業反映數字化人才缺乏,超過一半(55.12%)中小企業認爲資金不足是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問題。

《行動方案》提到,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分批支持100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因地制宜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推動4萬家以上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

賽迪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所所長龍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相比於大型企業,我國中小企業大多分佈在傳統產業和價值鏈中低端,受限於人力、資金等約束,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需要在後續的推進工作中重點關注。而且,市場上的數字化升級改造服務大多是提供通用型解決方案,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個性化、一體化需求。

對此,龍飛建議,打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杆示範企業,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同時,重點培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隊伍。鼓勵服務商打造“小快輕準”服務產品,研究探索全國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行動方案》明確要縱深推動工業大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向基礎較好的工業大縣大範圍複製推廣試點城市工作經驗和成果,依託縣域優勢產業推動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重點中小企業的應用推廣,打造一批數字化水平達到三級、四級的中小企業標杆。推動工業大縣產業鏈與產業集羣“鏈羣”同轉,實現縣域中小企業規模化、普惠式數字化轉型。

賽迪方略縣域經濟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餘德彪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2023年全國千億縣達到59個,以全國1.2%的陸地總面積、4.5%的常住人口,貢獻了全國7.6%的GDP、1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產值、10%左右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縣域工業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爲重塑工業核心競爭優勢的關鍵路徑。

餘德彪表示,目前部分縣域已經聚焦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難點,通過出臺支持數字化轉型政策,提升服務保障水平,強化“產業大腦”“工業互聯網”等平臺建設,加強數字化轉型示範推廣,形成了數字賦能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的發展類型。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同時,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行動方案》也將“推動人工智能創新賦能”作爲一項重點任務。將編制發佈中小企業與人工智能融合應用推進指南,明確中小企業人工智能應用實施的主要模式、典型路徑,爲中小企業提供可落地、易操作的參考指引。同時,鼓勵各地參考中小企業人工智能典型應用案例、應用圖譜等,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質量檢測、運行維護、經營管理等中小企業關鍵業務場景應用普及。

中國信通院發佈的《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在賦能應用場景方面,行業大模型應用在提升文檔檢索、操作指導、設計圖生成和智能客服等基礎功能之上,還將深入到生產流程優化等核心環節。通過綜合分析業務和生產環節中的多模態數據,以數據驅動的方式優化決策過程,推動行業向更高層次的智能化發展。未來,大模型行業賦能的趨勢將從當前提高交互能力的階段,逐步向提高業務創新和集成發展的階段邁進,最終實現與產業深度融合,推動行業變革,邁向通用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