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能力強的5種表現
作者:宮了了
來源:宮了了
「思考能力」無論在任何行業、任何崗位、做任何工作都是至關重要的核心能力。
當我們評價別人的思考能力很強時,一般感受到的常常是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會習慣性以爲,想要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就需要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這沒問題,但是如果把思考能力繼續細化拆解,就會發現:思考力強的人,下面這5種能力都很強,它們分別是
一.「概念化」的能力
二.「找關係」的能力
三.「搭結構」的能力
四.「挖本質」的能力
五.「抽象化」的能力
這5種思考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大大提升整體思維能力,在工作與生活中更好地解決問題。
1
「概念化」的能力
「概念化」是指能否將頭腦中模棱兩可的想法定義化、語言化。
比如,讓我們每個人又愛又恨的工作。當你開始因爲工作而感到苦惱、迷茫時,不禁會問,「工作」到底是什麼?這時,「概念化」的能力就開始起作用。
有的人認爲:工作是謀生手段,是一種實用性活動,也就是說完成某事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得到另一件事。
抱持這種「概念」的人,會把工作看做是一種交換活動,是爲了收入而工作,不應該涉及多少個人因素或滿足感。
有的人認爲:工作是發展方向。工作的動力源自於對成功、成就和身份地位的渴望。
抱持這種「概念」的人,會把努力工作看做是對自我的回饋,是一種創造、定義、表達、證明和美化自我的方式,也是實現人生意義和獲得滿足感的一個重要來源。
有的人認爲:工作是使命召喚。抱持這種「概念」的人,會把自己的工作看做個人的義務、責任或命運。
所以,對於事物所定的「概念」決定了我們對待它的態度、行爲與認知。「概念化」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將模糊不清的問題變得形象、具體,並且劃定思考的邊界,便於後續深入。
即使現在你不擅長對事物下定義、概念化也沒有關係,有3種方法可以訓練我們把無意識思想轉變成「概念」:
1)涉及到這個詞時的具體的行動
2)這個詞的相反面
3)這個詞的相似面
例如,有一天你開始困擾自己的強項到底是什麼,想到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第一步就是要給「強項」下一個定義。
方式一:通過思考涉及到這個詞時的具體的行動
比如:“我的強項是組織複雜信息,把它重新結構化,每次在做之前我會覺得胸有成竹、很自信,做完以後我都會很滿意。”、“我的強項是考試,任何考試我都有自信通過,因爲備考的方法大同小異,而且經驗告訴我,每次都會有比較滿意的結果。”
類似這樣,通過思考具體的行動,你可以給「強項」下這麼一個定義:“「強項」是那些做之前你會感覺到自信,做之後你會感覺到滿足的事。”
方式二:通過思考這個詞的相反面「強項」的反面,就是「弱項」。
什麼是「弱項」?投射到他人身上,也許是別人做起來你覺得很不滿意的事;投射到自己身上,也許就是會讓自己感到自卑、弱小的事。
從反面倒推,你又可以給「強項」下一個定義,也許是“「強項」是在你看來輕而易舉、結果很好而別人做的很費力的事。”又或者“「強項」是那些讓你感到自己很強大、很自信的事。”
方式三:通過思考這個詞相似面「強項」的相似面,是「天賦」、「才能」等。
「天賦」是什麼?天賦是與生俱來就具有的特質。「才能」是什麼?才能是擁有知識、技巧後不停磨鍊的能力。
那麼,我們又可以得到一個定義:「強項」是你與生俱來就具有的特質,或者通過擁有知識、技巧後不停磨鍊積累到一定優勢的能力。
無論你下的定義是對是錯,你都可以通過這種概念化的訓練,形成自己的觀點與註解,在不斷地探究與驗證中,逐漸精進自己的思考能力。
2
「找關係」的能力
思考能力強的第二種體現是「找關係」的能力。
「找關係」是指建立邏輯關係,也就是能夠認清兩件事物之間的聯繫。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大致可以分爲6種關係:
1)原因與結果的關係
“原因與結果”的邏輯關係就是“因爲……所以……”,比如“因爲開會時間太久,所以午飯吃晚了”,“因爲刮颱風,所以放了半天假”,“因爲顧客增加了,所以營業額提高了”等。
2)目的與方法的關係“目的與方法”的關係就是“爲了……”。
例如,“爲了付房租而努力工作”、“爲了和睦的家庭生活而多分擔點家務”、“爲了增加顧客數量而提高知名度”等。
3)輸入與輸出的關係“輸入與輸出”的關係就是建立一種流程。
比如,“將木材作爲一種原料輸入,經過製作者的加工創造,輸出成爲椅子”,“將可支配的時間進行分配形成日程表”“將主要的問題進行梳理規劃,形成計劃書”等。
4)增強與調節的關係
“增強與調節”是從系統運作角度思考的2種運作方式。增強迴路就是原因增強結果,結果又增新成因,形成效果倍增的封閉循環。比如“學習的越多,能力越強,能力越強,你就會更願意學習”;“你的自信心越低,你做工作時就越容易出錯;而你的工作做得越是錯誤百出,你的自信心就會越低。”
而調節迴路是原因增強結果,但是結果會抑制成因,減弱整體效果,例如:“因爲學習而花費增加,從而抑制了學習的意願”。
5)抽象與具體的關係
“抽象與具體”的邏輯關係就是把不同的東西看作相同的東西,或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相同的東西進行觀察和區分。例如,貓和狗是不一樣的,卻又都是哺乳類動物。這就把不同的東西看做了相同的東西,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爲抽象化。與之相反,哺乳類動物中有貓、狗,還有老鼠。
6)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就是把事物從全局拆分爲局部,或者是事物發展的全過程拆分爲各個階段。
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處於被支配的地位,服從和服務於整體。
比如,把某個大部分分爲ABC三個小部門,把項目拆分爲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等。
準確認清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一種很強的思考能力,將有助於我們尋找構成問題的要素,搭建思考問題的整體結構。
3
「搭結構」的能力
結構,是指事物自身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構成事物要素的數量比例、排列次序、結合方式和因發展而引起的變化,這都是事物的結構。
結構是事物的存在形式,這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有結構,事物不同,其結構也不同。
要培養自己搭建結構的能力,可以從靜態和動態兩個維度來訓練。
靜態的結構是指事物的因與果之間單向的影響,而在動態的結構中,因與果並不是絕對的,因與果之間有可能是環形互動的,即“因”產生“果”,此“果”又成爲他“果”之“因”,甚至成爲“因”之“因”。
一、從靜態看——結構分析法
從靜態來進行結構化分析,金字塔原理是一個很好用的原則。
假如“最近一段時間,你有一項工作沒能做好,這時你想知道原因是什麼”,就可以用以下框架對問題的原因進行結構性分析。
二、從動態看——系統分析法
從動態視角進行結構化分析,比如當我想解決「熬夜」的問題,我發現我晚上睡覺前總是刷手機,刷着刷着就一兩點了,白天上班時因爲睡眠不足,又不斷喝咖啡,導致晚上又會繼續睡不着,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這時候分析問題用結構化分析就不夠用了,因爲這個問題是動態的,涉及到因素之間相互影響,這時就需要用系統分析法。
例如,用系統思維分析「加班」措施的事與願違。
公司、工廠、機關經常用加班來提高業績,短期固然有點用處,但是時間一長副作用便顯露無疑,因爲越加班士氣越低迷,結果加班就變成了無用的管理模式。
每種現象背後都有着複雜的結構,運用邏輯思維實現結構的可視化,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4
「挖本質」的能力
本質思維就是通過不斷提出“爲什麼”,從而幫我們找到導致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這種思考能力就像是一個一頭向下、不斷深入的電鑽,這種方法能幫我們將包裹在問題上的那些表層雜物清理乾淨,讓問題露出它本來的樣子。
有一次,大野耐一先生見到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便上前詢問現場的工作人員。
5
「抽象化」的能力
思考力的最後一種表現是「抽象化」的能力。
它是一種綜合能力,抽象度越高,自由度和適用度也就越高。
比如說HOW怎麼做就是抽象度低的表現,所以它的自由度和適用度也低,而WHY爲什麼就是抽象度高的表現,它的自由度與適用度也越高。
比如我們在規劃人生時,自己的使命就是一種抽象化,而行動就是具體的表現。我們也可以根據人生經歷中的種種行動,來抽象出自己的使命與價值。
希望你也可以通過「概念化」、「找關係」、「搭結構」、「挖本質」、「抽象化」這5個方面的訓練,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幫助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處理更復雜的問題~
Photo by Headway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繫。
【經典線下課程】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德魯克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諮詢/實踐工作坊/定製服務
爲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諮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關注德魯克中國官方微信,獲得更多德魯克思想與實踐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