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不見,那些消失在北京車展上的品牌

兩天之後,2024(第十八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將如約開幕,而距離上一屆北京車展,已經過去了四年時間。

2020年9月26日,第十六屆北京車展開幕,雖然由於疫情原因延期了5個月,但在日內瓦車展、底特律車展和巴黎車展相繼取消或改爲線上舉辦後,這已經是當年唯一一場線下舉辦的全球A級車展了。

這四年,發生巨大變化的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還有中國乃至全球的汽車市場。這一點,從前後兩屆北京車展的參展品牌數量及規模的變化,可見一斑。

四年前的北京車展,全球首發車82臺,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14臺、概念車36臺、新能源車160臺;

今年的北京車展,全球首發車117臺,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0臺、概念車41臺,新能源車型278臺。

當然與展車數量相比,變化更大的是參展品牌陣營。

四年前還活躍在車展現場的很多汽車品牌,如今要麼退出了中國,要麼已經破產清算。與此同時,依然不斷有“新面孔”首次登上北京車展的舞臺。

消失的品牌

打開兩屆車展的展商圖一個館一個館的對比,你會發現已經有15個上屆獨立參展的品牌,今年已經不見了蹤影,包括:

高合、威馬、天際、觀致、廣汽三菱、廣汽菲克(Jeep)、廣汽謳歌、斯巴魯、上汽大衆斯柯達、東風雪鐵龍、東風標緻、一汽奔騰、特斯拉、阿斯頓·馬丁、瑪莎拉蒂。

這些品牌缺席本屆車展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這兩年已經徹底退出了中國,比如廣汽三菱、謳歌、斯巴魯,Stellantis則在中國採取輕資產運營,Jeep變成純進口。

有的品牌雖然還在,但是可能精力(資金)有限,也不想在車展上打腫臉充胖子,比如東風標緻和東風雪鐵龍、上汽大衆斯柯達、一汽奔騰,豪華品牌阿斯頓·馬丁和瑪莎拉蒂,還有剛剛宣佈大裁員的特斯拉,去年也幾乎不在國內車展露面了。

當然還有一些已經涼涼或者還沒涼透的品牌,像天際、觀致、威馬還有高合,四年前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高合的HiPhi X、天際的ME7、觀致汽車的MILESTONE概念車,在當年北京車展吸睛無數,如今只剩下唏噓。

新面孔

不過汽車市場就是如此殘酷,沒人記得舊人哭,只有新人笑得燦爛,比如前幾天被網友各種P圖的這張W2館的展商圖,就是因爲有流量王小米汽車而引發關注。

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有超過20個品牌是首次登上北京車展的舞臺,它們大多數是這四年內成長起來的新品牌。

比如2020年底成立的智己汽車;

2021年誕生的極氪、阿維塔、飛凡、創維汽車、小米汽車、捷尼賽思(引入國內)、路特斯科技(總部落戶中國);

2022年的深藍汽車、道朗格(通用引入進口車)、昊鉑、遠航以及完成品牌煥新的騰勢(參數丨圖片);

2023年誕生的方程豹、仰望、極越、iCAR、極石。

這裡還有個小插曲,2020年北京車展有兩家新勢力沒有參展,分別是零跑和理想,當時兩家的處境都不樂觀,而四年後的今天,這兩家已經是新勢力的頭部了。

還有的新品牌雖然沒有獨立參展,卻也是北京車展的新面孔,比如2020年底正式更名的大衆安徽,這次將帶着“金標”大衆的新車型,與南北大衆和大衆進口車一道亮相大衆汽車品牌的展臺。

還有2022年8月正式發佈的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猛士,這次東風乘用車和嵐圖一道,組成了東風大展臺。

新舊交替之外,變化也是不變的主題,隨着這兩年車企的架構調整,不少品牌參展陣容發生了變化。

比如上次北京車展還以馬自達品牌聯合參展的一汽馬自達與長安馬自達,2021年進行了整合,如今只剩長安馬自達;

四年前參展的東風悅達起亞,在2022年東風退出後更名爲悅達起亞,去年開始以起亞品牌身份亮相國內車展;

2022年底長城汽車對歐拉、魏牌、坦克、哈弗和長城炮五大品牌進行整合,去年開始五個品牌不再單獨設立展臺,而是齊聚長城汽車的展臺;

2020年北京車展首次單設展臺的華爲,在去年底華爲智選車模式更名鴻蒙智行後,鴻蒙智行也開始以獨立展臺的形式參展。

最後不得不提的一大變化,就是今年北京車展新設立了智駕未來展區。

我們都知道過往零部件供應商大都只能在北京車展的分會場——老國展亮相,如今隨着中國智能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崛起,很多品牌在北京車展主會場擁有了一席之地。

包括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瑞浦蘭鈞、億緯鋰能、中創新航、欣旺達;芯片領域的黑芝麻智能、芯馳科技、仁芯科技;自動駕駛領域的文遠知行、商湯絕影、大疆車載、魔視智能;激光雷達領域的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圖達通等企業,都會亮相新國展。

北京車展闊別四年再度迴歸,這四年間的變化恰好成爲了中國汽車市場風雲鉅變的一個縮影,舊人離場,新人登臺,傳統企業還在不斷調整,智能電動汽車的產業鏈愈發壯大……

大概唯一不變的,就是中國汽車市場永遠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姿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