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扛不住了”

在“價格戰”吃緊的當下,smart不得不“放下身段”。

自去年年初至今,特斯拉、比亞迪先後掀起“價格戰”之後,消費者持幣觀望的情緒日益高漲。與此同時,諸多車企緊急調整銷售策略,或減配降價、或返利現金,以試圖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撥開雲霧見月明”。

在這裡面,此前秉持品牌調性、保持品牌高價值不會參與“價格戰”的smart品牌也開始調轉“船頭”,並打出“讓豪華觸手可及”的口號,放低姿態。

4月14日,smart品牌針對旗下精靈(參數丨圖片)#1和精靈#3兩款產品推出全新版型。其中,新款smart精靈#1推出靈動標準版、長續航版和豪華版三款車型,售價區間爲15.49萬-19.99萬元。

同樣,smart精靈#3也推出型動標準版、長續航版和四驅版三款車型,售價區間爲16.49萬-21.99萬元。至此,全電動化的smart品牌正式進入15萬-20萬元價格區間,放下其豪華品牌“身段”。

相比目前在售車型,新車整體售價明顯下降。去年9月,2024款smart精靈#1上市,彼時共推出兩款車型,售價爲19.99萬元和22.59萬元,與2022年6月首次上市18.16萬元的起售價還上調1.83萬元。

而去年6月上市的smart精靈#3彼時零售價爲20.99萬元-28.99萬元。相較而言,煥新後的精靈#1和精靈#3入門版車型均下調了4.5萬元。

除此之外,煥新後的精靈#1入門版起售價比其“同門兄弟”極氪X入門版起售價低近5萬元,而與極氪X同樣定位爲純電動緊湊型SUV車型的smart精靈#3起售價比前者低3.5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兩款車型均基於吉利SEA浩瀚平臺打造,今年1月上市的2024款極氪X官方零售價爲20萬元起,這意味着同爲“吉利系”的smart精靈#3和極氪X將“同門”內耗。

對於此次降價,smart品牌中國營銷公司CEO易寒給出的解釋是“得益於我們的生產規模效應初顯,且伴隨國際市場部分原材料價格下降,產品的製造成本有所降低。所以,我們堅持以用戶爲中心,毫不猶豫地選擇主動讓利用戶,讓豪華品質走向大衆,讓新奢出行觸手可及。”

實際上,這與去年8月成都車展期間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佟湘北的表述大相徑庭。彼時,佟湘北表示,“爲保持smart品牌的高價值,我們不會參與價格戰。”

前後不一的表態,映射出smart汽車目前在國內市場的窘境。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smart汽車累計銷量爲6.7萬輛,其中國內銷量4.2萬輛,出口銷量2.47萬輛。可以看出,smart汽車全年國內銷量尚不及2023年頭部新造車企業單月銷量。進入2024年,其前兩個月均銷量不足3,000輛,尤其是在價格戰吃緊的當下,smart不得不做出相應對策。

值得注意的是,拋開價格戰因素外,A級純電動車市場增長後勁不足也是smart“放下身段”因素。中汽協數據統計,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國內A級純電動車銷量逐月下降,分別爲14.3萬輛、8.2萬輛和5萬輛,佔純電動市場份額不足20%。

除此之外,在即將開幕的2024北京車展,smart還將迎來燃油車時代的老對手寶馬MINI。在此前寶馬集團公佈2024北京車展參展陣容中純電MINI Aceman和MINI Cooper兩款產品赫然在列。本次煥新降價可以說是對即將上市的純電MINI的防禦措施。

不可否定,過去smart作爲梅賽德斯-奔馳旗下輕奢品牌,一直致力於在精品微型車領域精耕細作,在全球範圍內有着較高的知名度。而在新能源汽車逐漸取代燃油車的背景下,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梅賽德斯-奔馳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智馬達汽車有限公司,而隨着合資公司的成立,smart也轉型成爲純電動品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旗下產品由奔馳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全球研發中心支持工程研發,目前兩款車型均基於吉利SEA浩瀚平臺打造,由梅賽德斯-奔馳設計部門負責造型設計,由吉利控股的浙江豪情汽車負責整車製造。

這意味着如今的智馬達並未繼承此前Smart的“奔馳光環”,無光環加持的Smart若要在中國新能源市場闖出一片天地難度可想而知。尤其隨着消費降級、經濟大環境疲軟,這一細分市場更加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