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顏炳立:疫後房市熱昏了嗎?

文/Smart智富雜誌 顏炳立

最近房市好像很熱,報紙上盡見房市「熱昏了」「買爆了」的報導街上常有行銷建案廣告車到處跑,還有喊價驚人的個案頻傳。像臺北市有一案在蛋白區,原本每坪3位數跌到2位數,最近又拉回3位數;另一案在臺北市文山區每坪竟炒到8字頭;在桃園市青埔,乏人問津的地方每坪開價40萬元。這些是在喊爽、在做解套行情嗎?

疫情是舒緩了,但經濟尚未復甦,中產階級買的量、單價總價是有限的。今年1至6月,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平均每月約2萬3,000多棟,推估全年可逾30萬棟,比起去年的30萬棟,只能算是健康回溫的市場疫後房市是有一點買氣熱度,但仍是在「下不去,上不來」「捏怕死,放怕飛」的處境,可是業者卻馬上「忘了我是誰」的喊漲、開出挑戰區域天價。這我只能給5個字:「祝福與祈禱」。

目前資金潮首要的去處仍在股市。當股市大漲一波,該獲利的都獲利了,該下車的也都下車了,賺到錢後纔會轉往房地產,市場纔會看好。而房地產好不好是看「量」,不是看熱錢或外資進入臺灣貨幣升貶等理由

當然,市場充斥大量資金,加上持續低利率環境,房地產遲早會成爲遊資或炒作或避險的重要工具。只是房價最後是決定在供需,臺北市蛋黃區尤其明顯,只要控制好總價就賣得快。雖和過去2、3年比,價格並沒有增長,但地段好的蛋黃區,因需求強勁而供給變少,即使基地小,去化仍快。但臺北市蛋白區供給量大、需求有限,有錢人不會買這些地區,至少目前未見短期性的投資客。媒體過分炒作,遠大過實質剛性自用需求。

至於有一說:「投資客進場,賭疫情快結束。」我認爲這也是無稽之談。錢太多利息低是真的,但不足以吸引投資客、投機客拿錢去賭,投資房市仍要「戒急用忍」,剛性自用買盤時機到了,可多看房。現階段有買氣,但也僅限於剛性自用需求,房市還是以個案表現爲主,賣不好的打折也賣不掉,主要是單價、總價、產品都不對,「錢太多」的資金行情尚未變成景氣行情!(本文作者香港戴德樑行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董事總經理)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Smart財經好讀

★顏炳立:利息不升 房市不崩★顏炳立:房市下半年的4大發展★房貸還款方式怎麼選才划算?夏韻芬:選「這種」房貸,貸款1千萬可少繳1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