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遺囑:媽媽給我的黃金飾品不能分

宋慶齡是中國歷史上的奇女子,她驚豔了中國,也驚豔了世界。讓西方世界瞭解並認識到東方古國的神采與風貌,獻身於中國的革命事業,爲中國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她的一份力,同時也爲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宋慶齡家境殷實,爲人樂善好施,雖一生無子,但也承歡膝下。宋慶齡於1981年逝世,在她離去之前就已留下遺囑,將各項事務安排妥當。可唯獨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贈予她的黃金飾品,在遺囑中另外添一筆說:“媽媽送給我的黃金飾品不能分。”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

母親,一生的掛念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是一位獨特的女子,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倪桂珍自幼受中西文化的薰陶,敢於衝破封建的桎梏,在盛行纏足的時代,堅持不纏足,認爲這是對女子的摧殘,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重壓之下,她自五歲起便開始學習識文斷字,後進入西式學校學習。

宋慶齡受母親影響頗多,學貫中西,後因傾慕孫中山先生才華,下定決心追隨。宋慶齡嫁與孫中山先生這一消息,傳達至中國境內時,其母倪桂珍,對此持強烈反對態度。但木已成舟,女兒怎麼勸都勸不回來。

做母親的哪有不掛念女兒的?儘管女兒沒有聽自己的勸告,執意嫁與孫中山,但做母親的心裡始終是有女兒的,擔心女兒受苦受累,風餐露宿。實在是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受苦,便贈予女兒黃金飾品。

黃金飾品

黃金在和平年代是飾品,在戰亂年代則是盤纏。黃金是永遠通行的貨幣,父母愛子爲之深謀遠慮。宋慶齡嫁與孫中山先生的時候,先生可謂是一窮二白,一心一意搞革命。

搞革命就是搞事業,搞事業哪有不花錢的?花錢如流水,掙錢如抽絲,儘管有其他國際組織的援助,可這也依舊是杯水車薪。

母親是世間最美的詞,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會想起自己的母親,想回到母親的懷抱裡,尋求安慰,不管長到多大也依舊是母親懷抱裡的孩子。

在無數個難以入眠的夜晚,宋慶齡女士藉着燈光端詳着母親贈予自己的黃金飾品,看了又看,淚眼婆娑。回想起自己與母親昔日的談笑和母親對自己的諄諄教誨,思母之情,一時如潮水般涌來。

宋慶齡女士

母親贈予的物品,在女兒心中總是有着特殊的分量。黃金飾品不再是單純的飾物而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期盼。

宋慶齡常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免不了四處奔波,爲人子女,不能在父母跟前盡孝,這是永久的遺憾。宋慶齡時常拿出母親給的黃金飾品,放在手中,仔細端詳,彷彿看着母親給的黃金飾品,就能看到母親。

黃金飾品對於宋慶齡而言,是一件紀念母親的物品,看着它睹物思人,是留給她的一個念想。意義重大之物,怎麼能流落在他人手中?

宋慶齡與母親

慶齡逝去,遺囑繼承

不管生前多麼的輝煌,死後也終究是圈禁於那小小的一方土地,倒還不如能亮一分光便發一分熱。

由於宋慶齡一直是國內外關注的焦點,因此在她逝世後,她的葬禮並不再是個人事件,而是一場政治性的事件。因此,中共中央在宋慶齡逝世後,專門成立了“執行宋慶齡同事遺囑”的八人小組,由該小組負責處理宋慶齡遺囑事項事宜。

宋慶齡是一個豁達的人,在中國人避諱談生死的時候,她早已立好遺囑。但其立下遺囑過多,一時之間很難有一個定奪。但這些遺囑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說將什麼物品贈與某人,不同的不過是數量而已。

據八人小組成員回憶,宋慶齡的遺囑一共有五份,有英文也有中文,有簡短的也有冗長的。簡單的幾句話就給概括,便是將自己的物品贈予某某同志。

宋慶齡的遺囑

但最後一份遺囑,則與衆不同,這一份遺囑是宋慶齡女士生前留下的最後一份遺囑,她將這份遺囑鎖在自己臥室的一個櫃子裡,將鑰匙交與自己信任的保姆鍾興寶。

在這一份遺囑中,單獨提到了母親贈予她的黃金首飾,並在遺囑上執筆寫下“我的媽媽送給我的黃金飾品是不能分的,它是紀念品。”人在最後關頭,還是會想起自己的母親,畢竟是血脈的羈絆。

這五份遺囑的主要內容便是將自己在北京住宅的書籍去向做了規劃,還有國畫衣物銀製餐具等贈予他人,最後則是提及了錢的問題。獲得金錢捐贈的人數較多,但每一個人至少都會分得500元。

宋慶齡女士的身份特殊,殊榮加身,偉人生前事物,自然是要留予後人觀仰,同時這還是政治性任務不可馬虎。因此,八人小組只能儘可能地去遵循宋慶齡女士的遺囑。

塵埃落定

遺囑數量過多,許多事務都需要商議決定。開了多次會議後,最終決定,要在保留宋慶齡故居原貌基礎上,對其遺囑進行分配。錢財按照遺囑中所說進行分配,剩餘的錢就用於成立宋慶齡,上海、北京兩地故居房屋維修基金。

宋慶齡女士緊緊跟隨着孫中山先生,政治主張上處處可體現三民主義的影子,同時也對中國共產黨的主張表示贊同。宋慶齡女士值得,得到我們所有人的尊重,爲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一生。

宋慶齡與孫中山

在宋慶齡的遺囑中,反覆提到兩個孩子,隋永清和隋永潔。這對姐妹花是宋慶齡的警衛隋學芳的女兒,由於隋學芳因喝酒導致中風,全家經濟困難,孩子衆多,宋慶齡並將這對姐妹花接來家中撫養,同時也爲了減輕隋學芳的經濟壓力。

這對姐妹花,對於宋慶齡女士晚年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歡樂,享受到了承歡膝下的快樂。在養育這對姐妹花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養育子女的艱辛。宋慶齡女士的遺囑中,受贈者名字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對姐妹花,儘管如此,那也不能偏私。

八人小組一就是按照《辦法》中所規定的“遺囑中凡贈款贈物,除國家擬展出應交與有關機關外,其餘一律按照遺囑中所規定,進行辦理。”

在宋慶齡遺囑中提及將傢俱、畫作等贈予隋家姐妹。根據《辦法》,畫作、傢俱等,應當保留作爲佈置故居所需物品。總而言之,涉及到故居的陳列擺放等問題,一律要以保持故居原貌爲基準。最後塵埃落定,隋家姐妹按照遺囑中規定,一共獲得15000元。

隋家姐妹與宋慶齡

由於宋慶齡的首飾和戒指是文物,並不能把這些東西分給隋家姐妹作爲紀念,但是可以拿些許宋慶齡的衣物作爲留念,紀念宋慶齡對她們的養育之恩。

宋慶齡遺囑中其他的受贈人大多是得了錢財,像宋慶齡之前想要捐贈給他們的畫作,書籍等,都被國家列爲文物。畢竟一切要以黨、國家的利益爲重。

之所以沒有按照宋慶齡遺囑中進行分配,是爲了建造屬於宋慶齡的故居。同年,宋慶齡故居建成,並舉行開放揭牌儀式。宋慶齡故居中,一切樣式按照宋慶齡生前擺放,沒有絲毫更改。

宋慶齡故居

在清理宋慶齡故居時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在清理過程中,於臥室櫥櫃文件箱裡發現26件重要歷史信件。上海市檔案局得知此信息後便向新聞界透露出了此消息,然後中央檔案館的同志聽聞此消息後急忙趕來拿文件。可萬萬沒有想到上海方面居然給的是複印件。

北京同志千里迢迢去上海,終於拿到了信件,本以爲是原件,結果返程才發現居然是複印件,北京同志一腔真心終究還是錯付了。

宋慶齡人美心善,天地可鑑,和她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對她都是一致好評。身邊的摯友逝世了,身爲朋友自然是想得到屬於她的物件,留個念想。

宋慶齡鼓勵他身邊的一位同志學習英文打字,這位同志便向當時的負責人說,能否把該打字機留給他做一個念想,可是這個打字機是屬於國家文物,當時的負責人便不吭聲,選擇沉默應對。最後還是給了這位同志兩頂宋慶齡曾經戴過的草帽作爲留念。

宋慶齡和孫中山先生爲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了一生,宋慶齡女士致力於推動中國婦女兒童健康及文化事業的發展。爲促進全人類的和平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受到海外華僑以及國際友人的愛戴。

宋慶齡女士致力於推動中國婦女兒童健康

這樣一個女子,我們怎能不敬、怎能不愛?宋慶齡女士的遺囑受贈人大多都是自己身邊的同志或是好友,孑然一身地離去。

宋慶齡對自己的母親還是有愧疚的吧!沒能在母親跟前盡孝,爲了一個偉大的目標,顛沛流離。她一生無愧於國家,也無愧於人民,唯獨愧對的就是父母。

最後在遺囑上寫着,媽媽留給我的黃金飾品不能分,那是紀念品,或許她想加一筆,希望能夠帶着母親留給她的黃金飾品去見母親,告訴母親,她過得很好,但這個大義的女子還是沒有加上這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