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新書《穩健經營》:穩中求進的經營心法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宋志平

來源 |中國財富出版社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強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其中,“穩”是關鍵詞。

當前,在以高質量發展爲硬道理的新時代,企業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企業如何穩中求進,如何破解行業內卷,如何進行有效的創新,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防範風險,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如何再造卓越?我國著名企業家、企業思想家宋志平的新作《穩健經營》的出版,恰逢其時,書中提出了穩健經營的新經營思維模式,給出了睿智的觀點和明確的解答。

宋志平認爲,作爲市場主體的企業必須穩中求進,做到先不敗而後求勝。

《穩健經營》分五章,精選50篇文章,娓娓道來,內容和觀點集中在企業的穩健經營和高質量發展兩大主題上,同時對有效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等也做了論述。

宋志平是企業改革家,他深耕企業40年,長期奮戰在企業改革的最前沿,創造了大量鮮活的企業管理和改革經驗,在推動國企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是創造財富之源。我國國有企業在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財富。宋志平認爲,共同富裕使國企改革有了新的內涵,那就是由激勵機制上升爲共享機制。

企業改革需要做的事很多,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一指就是機制。機制是企業效益與員工利益之間的關係,有關係就有機制,沒有關係就沒有機制。做企業有機制不需要神仙,沒有機制神仙也做不好。

書中講述了從“激勵機制”到“共享機制”的昇華過程。企業有機制才能做好,通過企業內部的機制改革,建立中長期的激勵計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企業的活力。而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共享,在中國,共享可以通過企業這個平臺去落實,建設共享企業,讓企業成爲共同富裕的理想基石。

這幾年研究中國的產業,我們會發現不少行業的效益處在較低水平,這其實和行業的競爭狀態有關。過剩就可能會引起惡性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下降,造成大量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解決過剩問題,這也是破解行業內卷的關鍵。

關於如何破解行業內卷,結合近些年的實踐和思考,宋志平給出幾點建議。一方面,要改善競爭生態。在同質化競爭的情況下,企業能走的道路就是通過技術創新,進行差異化的競爭。過去我國企業往往採取低成本的競爭方式,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們也要進行差異化的競爭,不能再簡單重複過去的低質低價,而是要走高質高價的路線。

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細分——細分產品、細分技術、細分市場,做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這樣企業纔可以從紅海駛入藍海,減少內卷。因此,企業要思考如何實現從紅海到藍海的良性競爭。

宋志平經營企業40年,一路走來,雖然困難一直存在,但企業都在穩步發展。他認爲,面對變化,企業更要強化管理。管理是硬道理,無論是打造專精特新還是世界一流,管理都是基礎。他把自己帶領幹部員工長年實踐和總結的成果歸納成“三精管理”,主要內容是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和經營精益化,後來結合對其他企業的一些研究,進一步歸納成“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他鼓勵更多企業家總結自身的經驗,形成本土化的管理方法和理論,培養中國的管理範式,迎接中國管理的新時代。

在經營定位和方式上,宋志平提出企業要重視幾點。

一是合理定位。企業的定位要實事求是,尊重規律。關於企業的大小、發展的快慢,其實也要量力而行。對企業來講,不一定把目標都定爲世界500強或上市公司,適合自己就可以。

二是把握週期。企業要注意發展節奏,重視週期性變化。週期上行時可快一些,週期下行時可慢一些,無論快和慢都要突出一個“穩”字。

三是做強主業。做企業,從橫向來講,業務不能太多,要聚焦;從縱向來講,產業鏈不能過長,要深耕。關鍵要抓四個核心——核心業務、核心專長、核心市場、核心客戶。在各種誘惑面前,企業要有定力,心無旁騖地做好主業。

四是要管理風險。風險是客觀的,如果只顧發展而忽視風險,企業可能轟然倒下;如果只考慮風險而不顧發展,企業可能止步不前。因此,做企業是在發展和風險的兩難中選擇。

過去這些年,中國企業在低成本、全球化中獲得了競爭優勢。現在,企業應該怎樣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留戀過去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放眼未來。宋志平的觀點是,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優勢的競爭。企業的工作應該是圍繞建立優勢展開的:用持續創新取得技術優勢,用綜合戰略取得競爭優勢,用行業細分取得產品優勢,用高質量取得價格優勢,用雙循環取得市場優勢,用自主品牌取得經營優勢。

關於品牌,書中多篇文章強調了加大自主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宋志平認爲,今天,我們已經進入品牌時代。品牌是企業的財富,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價值很高。從做質量到做品牌是一個跨越。我們既要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也要建設品牌強國,講好中國品牌的故事,提高全球市場對中國企業和產品品牌的認知度,這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宋志平說,企業家的使命就是解決困難。越是困難,越要看到光明,鼓起勇氣,弘揚不認輸的企業家精神。處在變革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企業家精神,更渴望擁抱企業家精神。

書中特別談到了做企業心態很重要。企業家既要看到困難和壓力,也要看到機會和希望,堅定信心和勇氣,在不確定性下調整心態、做好自己,帶領企業克服焦慮。這是現在企業家應有的心態。

企業家應該有一顆平常心,主動調整心理預期;企業家應該有一顆進取心,對於企業的增長,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企業家應該有一顆同理心,在社會越來越多元的情況下,不斷加深對社會各個層面的理解。

他主張企業家務實達觀,既不能過度悲觀,也不能盲目樂觀,要學習辯證地看問題,多提有意義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雖然眼前遇到了困難,但還想着再贏回來一局,愈挫愈勇,這就是心理上的韌性。

宋志平經營企業40年,曾擔任中國建材集團和國藥集團兩家中央企業的董事長,並把兩家企業帶入世界500 強。他在同時擔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和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期間,深入幾百家企業進行調研。他的觀察和思考、建議和觀點,對我國企業界來講,是十分重要和珍貴的。

這些年來,宋志平筆耕不輟,出版了20多本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力作。他常說,他的書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書中的觀點都是來自實踐的,是有場景、動感的。在《穩健經營》這本書中,他把自己豐富的經歷和閱歷、深厚的企業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實踐經驗提煉出來,也介紹了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爲年輕一代企業家插上路標、出謀劃策,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