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it“滯銷”
Summit的潛在買家,範圍持續縮窄。
默沙東早已有了其他選擇,羅氏、諾華也表示選擇觀望數據,如今被寄予厚望的輝瑞,則選擇了曲線的方式:臨牀合作。
2月24日,Summit宣佈與輝瑞達成臨牀試驗合作,共同評估PD-1/VEGF雙抗AK112與輝瑞多個ADC聯合用於多種實體瘤的療效和安全性。根據合作條款,輝瑞將負責臨牀試驗的開展和費用,Summit則供藥,雙方各自保留其產品的相關權利。
在樂觀者看來,這是輝瑞盯上了Summit。但客觀來說,輝瑞的態度更像是謹慎樂觀。畢竟,比起其收購Seagen的大手筆買,這次更像是要看看情況再決定。
資本市場似乎也更認可這一邏輯。合作消息發佈後,Summit股價應聲大跌14.83%。
當然,Summit“滯銷”並非說AK112前景不好。Summit股價大跌,但康方生物今日股價漲幅近5%。
只是,Summit在資本追捧下過於輝煌,導致其百億美金市值對於MNC來說,“值博率”可能並沒有那麼高。
這種情況下,觀望的大藥企越來越多,Summit“滯銷”了。而最終,能夠拯救Summit的,還得是AK112。
01 合作背後的兩種解讀
Summit與輝瑞的臨牀合作,符合行業慣例。
從目前的合作條款來看,Summit僅負責供藥,輝瑞則主導臨牀研究的執行,兩家公司保留各自產品的權利。
在IO+ADC熱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Summit認爲這一合作將使其能夠快速超越現階段的晚期開發計劃。
同時,還能節省臨牀費用,畢竟Summit的財力並不足以支持其像默沙東般,一口氣開多個聯用臨牀。
不過,關於這一合作,在市場延伸出了兩種不同聲音。
一種是樂觀派:認爲AK112終於受到了頂級藥企的垂涎,距離被收購更近了一步。確實,從實力來看,輝瑞不弱,並且也有足夠的意願。前兩年,輝瑞就重金買下了ADC領頭羊Seagen。此次與Summit牽手,“曖昧”程度不用多說。
另一種則是悲觀派:認爲Summit短期被收購的預期落空了。
在投資者眼中,這起合作暗藏玄機,輝瑞無需支付預付款,僅需負責臨牀費用,輝瑞的風險僅限於臨牀試驗的成本。
如果將AK112與ADC聯用明顯缺乏臨牀益處,輝瑞可以在早期階段放棄合作。成本可控,潛在的回報巨大,合作發佈後,輝瑞股價小幅上漲。
但是,對Summit卻是另一回事。這意味着,輝瑞不會在短期內,對其進行併購。而對於市場來說,Summit最大的預期就是被MNC收購。輝瑞的觀望,顯然不是好消息。
02 集體觀望的大藥企
眼下,輝瑞的“佔坑”思路,讓投資者認識到一點:Summit似乎“滯銷”了。
擁有現任“藥王”K藥的默沙東,曾視爲最有可能買下Summit的MNC。然而,默沙東在去年11月份,以5.88億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27億美元的里程碑款,買下了同樣來自中國的PD-1/VEGF雙抗LM-299。
輝瑞、默沙東之外,縱觀全球營收TOP10陣營中的其他大藥企,要麼選擇觀望數據,要麼暫時無意或無力買下Summit。
諾華與羅氏都是前者。
年初,羅氏公司業務發展主管鮑里斯·扎伊特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難評論。可以肯定的是,已經公佈的一些數據非常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是否確切地瞭解正在發生的事情?確切的機制是什麼?因爲這些組件並不新鮮。VEGF並不新鮮。PD-1並不新鮮。那麼,當你以雙特異性結合的方式結合它們時,是什麼讓它如此特別呢?”
扎伊特拉認爲,在腫瘤治療領域,總生存率始終時非常重要的。言下之意,他們正在等着看更多臨牀數據的出爐。
諾華首席執行官Vas Narasimhan則在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確實在關注這個領域(PD-1/VEGF雙抗)”。其認爲來自中國和後來歐洲的數據非常有趣,但是仍在等待觀察這些數據如何成熟,然後再決定這是否是諾華想要追求的東西。
強生雖沒有直接對PD-1/VEGF雙抗發表過看法,但是在年初JPM大會上,其以146億美元收購專注於CNS領域的Intra-Cellular時,公司CEO Joaquin Duato表示:“大額交易更像是例外,我們創造的大部分價值來自於小型交易和合作,在這些交易中我們可以利用自身規模的優勢。”
賽諾菲與百時美施貴寶則屬於後者。
年初,賽諾菲雖表示將加大併購力度,然而根據其CEO保羅·哈德森的說法,公司會更專注收購臨牀前階段和I期臨牀階段的資產,因爲賽諾菲已擁有強大的晚期研發管線。賽諾菲CFO羅傑則補充道,公司傾向關注價值在20億到50億歐元間的資產。
而面對專利懸崖壓力的百時美施貴寶,在2023年底豪擲140億美元收購Karuna後,正忙着削減成本、清理管線。
2024年,百時美施貴寶啓動了一項“戰略生產力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底實現15億美元的成本削減。月初,其又宣佈了新一輪規模更大的削減計劃,未來三年再節省20億美元。
那麼,跟Duggan淵源很深的艾伯維呢?大概率也很難。畢竟,艾伯維剛剛踩過87億美元收購Cerevel的大坑,短期內再發起更大額併購,無疑需要考量更多因素。
總的來說,在全球營收top10的藥企陣營中,目前有意願且有能力買走Summit的競購者,所剩無幾。
03 等待“彩票”開獎
大藥企的集體觀望,某種程度上也是對biotech估值泡沫的一種抵抗。
Summit一度高達245億美元的市值,說明華爾街對於潛力股的極高期待,以及願意爲未來的夢想買單。從高點回落後,如今其市值依然達到140億美元。
然而,在越來越謹慎、務實的大藥企眼中,這卻是一張太過昂貴的彩票。
AK112在中國三期臨牀中已經在PFS終點頭對頭擊敗K藥,全球三期臨牀更是受到廣泛關注。所有人都在等着看,中國市場的優異數據,能否複製到海外,以及最終爲核心的,關於主要終點OS能否獲益。
畢竟,K藥是依靠OS改善奠定其在肺癌領域的地位,依沃西可能需要OS結果,來證明自己真正打敗了K藥,並贏得FDA和醫生的青睞。
而在AK112讀出更多數據之前,一切還有未知數。
目前,Summit 圍繞依沃西單抗開展了3項全球三期臨牀試驗。HARMONi針對EGFR突變NSCLC的二線及以後治療,預計今年中披露頂線數據。
雖然大藥企們不差錢,但是100多億美元,甚至200億美元的彩票,誰也不想刮出個謝謝惠顧。
尤其是,當行業更青睞小型併購之際,超百億美元的Summit已經成了資本市場的“奢侈品”。
2024年大型交易數量大幅減少,併購金額相較2023年有所下滑。但是,從大藥企在年初JPM大會的動作與表態就能看出,他們依然對小型併購有着極高的興趣,也十分渴望那些早期或中期資產。
就連在大會上出了風頭的強生,也要忙着對投資者澄清,這種大規模的併購不是常態。安永全球生命科學交易主管Subin Baral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2025年的情況將大致相同,“將會有更小、更聰明的交易”。
當biotech的估值夢想撞上big pharma的務實策略,“滯銷”也在所難免。
當然,等年中AK112全球三期臨牀頂線數據出爐後,或許又會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