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1天抽3包的老菸槍 醫「1舉動」從病魔手中搶命

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說,早期發現的肺癌痊癒機會其實很高,「警告相關風險外,也要給患者希望」。記者賴昀岫/攝影

曾經的「老煙槍」遊先生,從15歲就開始抽菸,煙癮大時每天抽2包且長達20年,戒菸後7至8年在醫師鼓勵下,參與衛福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果真發現1公分大的腫瘤,他今天哽咽向收治他的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表達感謝,專家點出,目前僅5之1至6分之1的目標族羣參與,希望醫師能推符合資格的患者一把。

我國民國112年肺癌標準化死亡率爲每10萬人口21.6人,相較100年每10萬人口26.0人,已下降16.9%,目前是我國發生人數最多、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國健署在111年將低劑量電腦斷層納入公費篩檢,目前全國已有11萬4445人接受檢查,並找出1401名確診肺癌個案,其中早期(0及1期)個案佔了83.2%。

中央研究院士楊泮池說,現在只達到預計篩檢目標族的5分之1至6分之1,未來進一步擴大的話,需要加大力道鼓勵更多人來接受篩檢,才能發現更多早期個案,降低第4期的死亡率,以將肺癌死亡率下降,所以要鼓勵不願意或不知道有這個篩檢的民衆加入,也要提出誘因。

身爲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的楊政達說,雖然有相關宣傳,但仍有很多符合條件的患者,不清楚這個訊息,
還是需要仰賴醫師,在看到符合條件的主動提醒,目前在臨牀上觀察,看到符合家族史的患者比較踊躍篩檢,可能因爲看過家人辛苦的一面,吸菸者反而會抵抗、拖延時間,需要醫師協助分析相關風險,但畢竟現在來篩檢的人的確還不夠,需要醫療人員推一把。

過程中最難的,就是說服頑固、不願意參與的患者,楊政達說,有些個案即便發現家族有這樣的個案,還是會有點鴕鳥心態,但早期發現的痊癒機會其實很高,「警告相關風險外,也要給患者希望」,整體下來做得滿順遂的,因爲臨牀上有不少患者是家族史所致,把條件放寬的確能找出一些年輕個案,不過還是要多仰賴醫療人員的苦口婆心,畢竟救一個人等於救了一整個家庭,最怕願意做的都去做,不願意的卻還是不願意。

患者遊先生表示,他15至16歲時開始抽菸,因爲當時在工地工作,香菸檳榔不斷,當時一天抽快3包煙,後來在快40歲戒菸,主要是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就到長庚就醫,戒菸7、8年後,去年楊政達告訴他,國健署有在推廣LDCT檢查,果然發現腫瘤,後來開刀切除後已經痊癒,是不幸中的大幸。

遊先生一度哽咽,他說,這個政策救了很多像他這樣的人,也因爲如此,他今天才能站在這邊,他也再次表示,「楊院長真的是很好的醫師」,因爲他曾因爲覺得藥吃太多傷身,就自作主張停藥,1個月後回診發現數據都沒變化,還被醫師罵得很慘、很兇,因爲對方告訴他,「你以爲醫師每天坐在這裡是爲什麼?爲的就是多救一些病患」。

早期肺癌(0及1期)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就僅約1成,110年臺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我國早期肺癌佔約3成,晚期個案(3及4期)佔6成以上,每2個肺癌個案就有1個一旦發現已第4期。目前公費LDCT適用對象爲具肺癌家族史的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爲肺癌,以及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戒未達15年的重度吸菸者。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指出,與肺癌有關的風險因子包括吸菸及二手菸;肺癌家族史等遺傳因素;室外空氣污染茹PM2.5等;居家空氣污染,如炒菜油煙、燃燒煤油、煤炭、木材等;肺部慢性發炎疾病史,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長期於工作場所中暴露於砷、鎘等重金屬和石綿等纖維狀矽酸鹽或氡氣等。

※ 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

患者遊先生哽咽對桃園長庚醫院院長楊政達表達感謝。記者賴昀岫/攝影

遊先生表示,他在快要40歲戒菸,主要是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就到長庚就醫,戒菸7、8年後,去年楊政達告訴他,國健署有在推廣LDCT檢查,果然發現腫瘤,後來開刀切除後已經痊癒,是不幸中的大幸。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