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馬路過一半突「凍住」!帕金森氏症斷電現象有解

他曾馬路過一半突「凍住」!帕金森氏症斷電現象有解。(示意圖/Shutterstock)

「有天早上刷牙,我像被點穴,手突然定在半空中;除了手之外,我的腳也出問題,走路常常因爲無法控制動作差點跌倒出意外。」60歲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王先生說道。苑裡李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協勳說,中晚期帕金森病人常出現如開關被關閉的「斷電」現象或無法自主控制動作的異動症,一旦藥效在體內無法保持穩定,身體就可能無法正常動作的症狀。

莊協勳表示,帕金森病爲神經退化性疾病,隨着腦內分泌多巴胺的細胞逐漸減少,會產生動作障礙及很容易被忽略的憂鬱等非動作障礙,許多病人出現靜止時手部莫名顫抖、行動緩慢、小碎步、肢體僵硬等症狀才前往就醫,必須透過服用藥物補充及以維持血中多巴胺的濃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活功能。

→Q:爲什麼帕金森病病人會出現斷電現象、異動症?

莊協勳指出,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大致分爲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兩大類。由於帕金森病的外顯動作症狀明顯,病人常急迫的希望一開始就使用藥效較強的藥物來治療,例如左旋多巴。

以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的病人來說,當藥物的蜜月期一過,藥物濃度難以在體內維持穩定,就可能出現藥效波動現象,當藥物濃度過高就會造成異動症,病人手腳或身體會不自主抖動、扭動;當藥物濃度過低時,身體會突然斷電,病人意識清晰卻無法動彈,諸如此類的狀況並不少見,除了可能遭受異樣眼光外,曾有病友走路到一半「凍住」,被卡在車多的馬路中央,十分危險。

→Q:如何降低斷電現象、異動症影響生活的風險?

帕金森病會慢慢的剝奪生活自理能力,「病人和醫師共同找出長期作戰的治療策略,維持藥效穩定,讓病人能正常生活,是帕金森病治療的重要目標」,莊協勳說。

莊協勳表示,爲避免藥物引起的異動症,會採用「藥物接力」的策略,透過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延緩使用左旋多巴的時機,以改善藥效波動的問題。

治療過程中也會隨時觀察病程發展,當病程發展至中晚期,病人開始出現其他併發症,會再視狀況調整治療方針,或經醫師評估後採取深腦刺激術,拉長病人能正常生活的時間或是改善生活品質。莊協勳也提到,近年文獻陸續證實,在一開始先使用多巴胺受體促效劑治療,相對能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對於常伴隨的憂鬱症狀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也要特別注意不同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影響,

→Q:帕金森病病人還可以怎麼維持自身生活品質?

許多帕金森病病人隨着病程發展,腦內的多巴胺細胞愈來愈不夠,服藥劑量愈變愈重,開始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自行減藥或停藥等,反而會加速病況惡化,莊協勳建議病友:

・規律服藥,勿自行減藥或停藥;

・在安全的前提下搭配適當運動;

・主動與醫師討論症狀且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