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常在下班前被臨時交辦緊急工作 帶著怨念負氣跳槽後才恍然大悟真相

一旦沒有擔心害怕「我會被人佔便宜」的煩惱牽掛,自身的力量就能倍增到無限大。 示意圖/ingimage

當佛陀遇見阿德勒

人我界限,中間隔的是虛線,不是實線。

人生,有很多煩惱。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主張: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後世有不少學者衍生阿德勒的部分觀點,鼓勵民衆勇敢做自己,即使因此被別人討厭,也不足爲懼。但這究竟只是實踐自我一時的策略,或是終極目的呢?

如果每個人都爲了追求心中的自己,而不惜與天下爲敵,這樣遺世獨立的自己,真的會感到自在快樂嗎?

我的朋友阿鬆,常在下班前被主管臨時交辦緊急工作,都盡心盡力加班完成。本來樂在工作,但次數多了,難免心泛嘀咕:「主管是看我單身、或個性好欺負,要不然爲什麼都不叫別人做,偏偏每次都選中我。」

他讀過很多心理學相關書籍,熟悉「人我界限」「課題分離」等論述,認爲自己不該因爲個性老實善良,又被「單身歧視」,承擔本來不是他份內的工作。在一次會議中,他忍不住疾言厲色發難,要求公平分配工作。

主管當場應允,同事私下卻耳語甚多。他感覺世態炎涼,興起離職的念頭。帶着抱怨跳槽,雖快速轉職成功,卻不快樂。直到某天參加公司外部的研討會,聽起同業談起,才知道前主管非常看重他,原本正在規劃着要幫他升職加薪,沒想到他臨時出人意表地掛冠而去,不接受任何慰留。

(本文出自《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

這個想法比較接近《金剛經》的教導,可以徹底從人際關係的煩惱中解脫。去除因爲無明的恐懼,不再侷限於「你」「我」「他」之間的差別心,就能從煩惱中豁然開朗。或許還稱不上開悟,但已經是比較明智的決定。

● 放下自我的執念,才能心甘情願地爲別人付出

《金剛經》是佛陀用來教化世人斷舍煩惱的經典,提醒我們:透過時時刻刻的覺察,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腦袋裡的意識,其實是妄念與幻想。你所堅持或依賴的是非對錯,都不是真實的。唯有打破自己的慣性,並消弭人我之間的隔閡,因爲完全的同理而產生無條件的慈愛,一切以「利他」爲使命,才能覺醒。

乍看之下,此番論述似乎和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倡議有所歧見,其實不然。詳讀阿德勒的講義著作,會知道個體心理學的終極目標,正是:「利他」。

只不過心理學的架構,是透過療愈來修復創傷並超越自我,必須重回完好如初的狀態,才能心甘情願對別人付出,從此肯定自己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而佛學的知見則是:發心助人,是最好的修行,可以讓你來世不再輪迴於同樣的課題受苦。

追求生命價值的最高境界,是認清世間一切的本質,都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所有人事物都會隨因緣不斷變化,並非獨立固定存在,進而放下自我的執念,捨得無條件爲別人奉獻,卻不覺得自己有所犧牲。當所有的付出都真正發自於心甘情願,就能超越煩惱牽掛,獲得自在解脫。

心理學有關「人我界限」的倡議,固然可以從維護自己的角度出發,讓我們懂得避開來自別人的情緒干擾,保障自己的權益不受對方侵犯,也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涉入他人的領域,用相處上的距離來獲得彼此的自由,但若只會堅持涇渭分明的各自責任歸屬,而缺乏打從心底的同理與尊重,並自然流露慈愛之心,就很容易流於「我把自己顧好就好!」「他要如何自生自滅,都與我無關!」從此雙方的關係,就只會停留在「相敬如賓」的表面和諧。

然而,無論你多麼精通「課題分離」,學會對自己負責,不必爲了顧及對方的情緒或感受,而做出違背自己心意的決定,夜深人靜冷不防冒出的內疚感,卻依然糾纏着原以爲已經脫身的自己。

● 區隔「你」「我」之後,用愛與慈悲才能重新創造「我們」

爲什麼都已經明白「人我界限」,也做到「課題分離」,還是會覺得愧疚難安,無法自在灑脫?最關鍵的因素是:心理學的「人我界限」與「課題分離」,常常是基於內在的恐懼,而採取的自我保護措施,它可以強調彼此的尊重,卻無助於發展更深度的同理,於是也很難再精進到愛與慈悲的境界。

從「不許你踐踏、侵犯我」,到「我可以不受到你踐踏、侵犯的影響」,是一段非常遙遠的修身距離。就像孩童在課桌椅中央劃出的那一條分隔線,區分出「你」「我」之後,要如何才能重新創造彼此同心的「我們」?

《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佛陀勸勉世人:不要執著於個體之間外在的區隔,尤其是在助人利他時,必須不分彼此。人與人之間,其實並沒有真正相隔的那一條線。如果要教化大家懂得彼此尊重,那一條線也不會是實線,而是虛線。

當沒有「自我」概念時,反而是自己最強大的時候。凡事不要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榮辱得失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一旦沒有擔心害怕「我會被人佔便宜」的煩惱牽掛,自身的力量就能倍增到無限大。面對生活重大決策,能夠放下情緒,用更高度的思維處理,就能透過利益他人,而超越恐懼,創造自己。

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譯】只要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等破除四相的心念,來修持明心見性的一切善法,就可以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本文出自《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作者:吳若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