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臺25年稱「臺灣下港媳婦」 強調:不讓孩子成社會的困難

從印尼嫁到臺灣的黃賽音(右)在充滿考驗的生命中保持着樂觀,她獲得今年雲林縣府頒發新住民模範母親獎項,左爲代表水林鄉接受表揚、同樣來自印尼的林小玲。(周麗蘭攝)

25年前從印尼嫁到麥寮鄉的黃賽音是國、臺語雙聲帶,自認是臺灣「下港人」所以臺語講得溜,其實老爺給她不小考驗,也激發她極大的勇氣,每一天都過得感恩,去年她入圍廣播金鐘獎,今(5日)獲表揚模範母親,她教育孩子不成爲社會的困難最重要,她的2個女兒都出類拔萃,一個讀研究所、一個剛從日本當交換學生回臺。

有黃賽音的地方總是笑聲不斷,25年前和丈夫戀愛而定居臺灣,但先生在婚後5年因在陽臺修理燈具摔落離世,從此開始打多份零工;早上在便當店打雜、下午幫人打掃、晚上洗碗,空閒就當清潔工,那年她才30歲。

黃賽音目前在麥寮六輕當清潔工,兼職當翻譯,協助印尼移工辦理工作簽證;她喜歡聽廣播,對記者、主持人的工作好奇,5年前參加廣播營訓練後,被雲林的姊妹電臺網羅,主持週日早上8點到9點「哈嘍!聽見東南亞」節目。

她分享印尼文化、自己的故事,去年(2023年)首次參賽就入圍第58屆廣播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

黃賽音說,廣播對盲人或老人很重要,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位老婆婆問她「你是黃賽音嗎?」她驚訝反問「阿姨你認得我嗎?」老人說她聽節目3年了,聽聲音認出來的。頓時覺得很感動。

「我來臺灣 25年,臺語比較會比較會講,我是『下港』的啦。」來自印尼的下港媳婦黃賽音覺得有機會住在臺灣是上輩子有做好事,所以常跟東南亞姊妹們分享養兒育女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成爲社會的困難,儘量對社會有貢獻。

她說,她教育孩子對於成就的目標沒有很大,只要平安長大、對社會好就可以,厝邊頭尾的老人家需要幫忙就儘量幫忙,「有樣學樣,沒樣自己想」。

黃賽音的女兒很傑出也很漂亮,一個就讀虎尾科技大學研究所中,一個剛從日本當交換學生回來,準備找工作,女兒告訴她想去日本闖蕩看看,她支持女兒的夢想,去國外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