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終於露出吃人的獠牙,卸下僞裝不裝了

hi,我是胖胖。

前幾天寫的《管你老百姓死活,他們照樣將剝削進行到底》提到了一些自媒體割韭菜的現象,結果還是捅了馬蜂窩,引來了不少謾罵,估計是觸動了一些割韭菜自媒體的神經。

看來一個正常人想要在瘋人院裡生存,要不裝瘋賣傻,要不跟着一起瘋。

其實我寫這類文章的目的很簡單,還是想提醒大家,別被“燈下黑”矇蔽了雙眼。

現在的各種自媒體和信息流推送的內容,背後隱藏着許多灰色地帶和利益糾葛。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禮義廉恥,四大皆空。

不可否認的一點它有它的時代性,還有它適合生長合適的土壤,畢竟,法不禁止,即合法。

但其實你如果放在聚光燈下,按照邏輯的視角去審視一下,其實你會發現一些在邏輯其實都行不通,上下都是矛盾的,是無法站住腳的。

正因爲很多人邏輯上的漏洞,纔給了不法分子鑽空子的機會。

當然希望大家不要嫌胖胖囉嗦,其實這一點不僅體現在自媒體上,也包括可以代入到現實中的傳銷和最近流行的金融茶騙局等等一系列當中,自媒體只是拿出來比喻的一個案例而已。

這些手段無一不是利用我們邏輯上的盲點,來謀取私利。

不過好在最近我刷到開始有一些有良知的自媒體開始打開天窗說亮話了,一些視頻開始在直言不諱提醒大家要清醒一點。

當然,有了這些媒體的傳播,那些無良的自媒體沒撈到錢,自然卸下僞裝不裝了,露出吃人的獠牙,特別是最近的一些互聯網的發酵,沒賺到錢,咋辦?

僞裝維持不下去了,於是各種反駁的視頻和文案應運而生,比如“窮人的思想鋼印:教你賺錢的都想賺你錢”“教你賺錢的都想賺你錢這是一種被迫害妄想症”等等。

這正是自媒體慣用的詭辯之術,少了思辨,多了狡辯。

事物都有兩面性,之前我也提到過這點,今天我想借着“標題黨”這個現象,聊聊我們爲什麼會被自媒體割韭菜,爲什麼他們會有這種詭辯之術?

當然,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自媒體圈,也適用於各行各業,包括爲什麼你的上司會PUA你、如何判斷我們接收到的信息,甚至現實中的傳銷套路等等。

如果這篇文章的閱讀量比平時高,真不知道自己該高興還是倒吸口涼氣,擔心自己被噴被謾罵被各種各樣的對待。

不過內容還是盡到胖胖自身的能力之內範圍的不打折的,放心。

有理不在聲高

很多人被自媒體割韭菜,其實源於缺乏邏輯和思辨能力。

如果具備了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一些老闆的PUA話術和自媒體的文案就根本無法立足。

爲什麼韭菜們的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總是那麼差呢?胖胖就得來聊聊這個問題。

比如說,當你質疑這些割韭菜的言論,指出其中的邏輯漏洞時,常常會得到這樣的迴應:“你又沒學過經濟學,憑什麼質疑他們給出的創業賺錢方向?”

更有甚者會懟你:“人家能有那麼多粉絲,閱讀量那麼高,肯定比你懂得多。”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好像粉絲量大、閱讀量高就意味着說話有理。

在很多韭菜眼中,看到的就是絕對正確的,只要這個人地位比你高、賺的錢比你多,那他的話就比你說的更對。

即使你有明顯的證據和事實來反駁,他們也不會討論,只會用“他是大博主,所以他比你懂”來堵住你的嘴。

有理不在聲高,這樣的邏輯思維其實根本站不住腳,是一種沒有邏輯的邏輯思維。

我們總是在強調思辨和邏輯,那麼這些被割的韭菜到底在哪些思維上出了問題?

爲什麼邏輯很重要?

我來講一個我之前收購快倒閉教育機構並進行二次運營再售賣的經歷。

既然是瀕臨倒閉的機構,就需要做一系列的分析,比如SWOT分析,包括優勢與劣勢、機會與威脅的分析,以及槓桿效應和抑制性等因素。

基於這些底層條件進行邏輯推理,最終得出一家門店是否值得收購、如何最大化運營效益再售賣的結論。

所謂的邏輯,就是推理的規則和條件。

它是一套嚴謹的規則,幫助人們合理組織和運用知識,從而做出相對可靠的結論。

做事要有邏輯,但邏輯不是憑空產生

我們常說做事要有邏輯,但邏輯不是憑空產生的。

如果你沒有養成邏輯思維的習慣,你會發現,想要在做事情時體現邏輯,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我們探討那些被自媒體“割韭菜”的人爲何容易陷入陷阱時,不得不提到其中所隱藏的邏輯缺陷和邏輯危機。

這些邏輯漏洞不僅是被割韭菜的人普遍存在的弱點,也是那些自媒體精心設計、故意利用的軟肋,用以駕馭受衆的手段。

在面對同一個事物時,除了概念上的差異,還涉及衡量標準的問題。

舉個例子,在古代,唐朝以丰韻爲美,而如今社會更多傾向於瘦爲美。

那究竟是胖美還是瘦美呢?

實際上,這取決於社會約定俗成的相對標準。

同樣地,一個女孩的長相在不同人眼中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就是因爲每個人心中對“美”的定義和標準不同。

如果標準不統一,爭論也就無從得出明確的結果。

這些自媒體“割韭菜”的操作裡,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是他們針對不同人羣制定不同的“套餐”。

對於低收入人羣,他們推出一套方案;

對於高收入人羣,又有另一套方案。

這種不統一的標準帶來了社羣管理的混亂,而自媒體們正是通過這種標準的模糊性和不一致性來製造原本可以避免的障礙。

這種障礙的存在,並非無意,而是故意而爲,目的就是通過人爲製造混淆來更容易操控這些被“割”的韭菜。

“類比推理”的濫用

被割韭菜的另一個邏輯問題是“類比推理”的濫用。

這種推理方式在生活中常見,比如“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樣的說法,但這些類比真的符合邏輯嗎?能否作爲嚴肅判斷的依據?顯然不能。

舉個例子,周星馳電影中的一個情節:富商之子打死了人,狀師用類比推理爲他辯護,狀師當堂踢打兇手,兇手沒有死,如果幾年後兇手死了也與此無關,而兇手也沒有當場打死被害人,受害人是第二天才死,所以富商之子無罪。

這種邏輯關係荒唐而混亂,扭曲了事實,顯然不成立。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類比推理卻經常被用來掩蓋問題的本質,比如那些自媒體鼓吹的“周入十萬”,用“別人能做到,你也能做到”的說法來誘導人們忽視自身與他人的巨大差異。

實際上,每個人的能力和條件都不同,拿成功者的案例簡單類比,忽視其中的差異和複雜性,既不科學也不公正。

這些自媒體正是通過這種模糊化的類比,來轉移問題的焦點,掩蓋事實真相。

而當反對自媒體割韭菜的聲音逐漸增多,他們則會通過各種詭辯來爲自己辯護,像前面提到的一樣。

理解了這些,你就能看穿這些自媒體們常用的各種畫大餅套路,明白他們是如何通過模糊化、類比推理和詭辯之術,來愚弄韭菜的。

一旦韭菜們學會了思辨,這些自媒體的詭辯之術自然就不再奏效了,互聯網世界裡的韭菜們也不再輕易被這些自媒體操縱情緒。

缺乏思辨能力往往會導致個體的思維變得膚淺、片面、簡單甚至情緒化。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人的言行容易變得偏激和非理性。

相反,越是具有邏輯思維的人,越是能夠理性表達,而缺乏邏輯的人,往往言語偏激,進而引發許多不必要的爭論。

從最基本的邏輯出發,我們能夠解釋許多複雜、情緒化的現象。

在教育中,培養這種邏輯思維是至關重要的。

面對任何問題時,多問一個“爲什麼”,多思考這樣做是否合理。

在閱讀那些割韭菜的片面文章時,想想它們背後隱藏的動機:

他爲什麼要這麼說?

他想讓你得到什麼信息?

你真正應該知道的是什麼?

如何才能去僞存真,正確認識這個世界?

只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就不容易被忽悠。

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適用於應對自媒體,在生活的各個割韭菜的行業也同樣有效。

當然,那些割韭菜的自媒體並不在乎你是否看清真相,他們只關心你是否會繼續給他們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