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由重度憂鬱到病癒創業:我從地獄回來 希望別再有人去

27歲重度憂鬱、病癒創業 黃築萾:我從地獄走回來,希望幫助同樣遭遇的人。(圖/康健雜誌提供 陳德信攝)

個性開朗樂觀、擁有心理諮商專業及社工師證照的黃築萾,在軍中負責官兵心理輔導工作,從沒想過重度憂鬱症會找上她,甚至讓她差點把自殺念頭付諸行動。努力配合治療,她以1年時間走出憂鬱症,這一段宛如從地獄走回來的經驗,不堪回首,卻成爲她創業的動力,她開發供有情緒困擾的人們使用的APP,希望幫助困在負面情緒中的人們。

「我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爲什麼會得憂鬱症。」現在31歲的黃築萾從小嚮往從軍報國,又對心理輔導有興趣,大學就讀國防大學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畢業後先後服役於陸軍砲兵指揮部、陸軍官校及政戰學院,考取社工師執照後她報考母校母系研究所,邊工作邊讀書,4年前,在她埋首寫論文時,憂鬱症悄然無聲到來,她成爲重度憂鬱症患者。

●開朗樂觀、人生順風順水 卻罹患重度憂鬱症

憂鬱症爲什麼找上她?不但是身邊衆人的疑問,也是黃築萾自己的疑問。有些憂鬱症患者找到觸發憂鬱症的事件及時間點,比如女性產後、中年失業、老年孤寂,但有些憂鬱症患者沒有明顯的發病源,「我就是這樣。」

她熱愛自己的專業及工作,讀研究所及撰寫論文對她也不是費力的事,發病前半年她才步入婚姻殿堂,先生是她大學同學,兩人自大學起相知相戀,她找不出造成憂鬱症的原因。

憂鬱症從表面看不出來,照片中黃築萾和先生笑得開心,其實那時她已重度憂鬱纏身。(圖 / 黃築萾、康健雜誌提供)

「當時的狀況是我還來不及去釐清發生什麼事,我已經進入那個(憂鬱)狀態。」事過境遷,黃築萾語氣平靜:「我不太瞭解它怎麼開始的、怎麼發展到那麼嚴重的地步,我只知道我在很快速的時間裡下降到很糟糕的狀態,然後沒有辦法爬上來了。」

●發現自己不對勁 卻無法掙脫那個狀態

多數憂鬱症患者沒有病識感,黃築萾卻是自己發現自己不對勁,「一開始我的狀況是懶懶的不太想動,也不太想出門,」她以爲是工作太累所致,但有一天她突然發覺自己一直維持在那個狀態沒有辦法掙脫,還變得易怒、腦中充斥負面想法,別人無心一句話都會讓她產生很多負面聯想,她的專業讓她心中警鈴大作,「情緒是一個波浪,人都有低潮的時候,但通常可以從低潮回到正常狀態,」她說,一直處於低潮且腦中充滿負面想法就有問題,沒有受過訓練的人不會覺得奇怪。

黃築萾自我檢測,發現自己已達臨牀上憂鬱症的程度。怎麼會?爲什麼?她驚訝困惑、百思不得解。後來她用自己的專業解析,認爲最大的可能是壓力長期累積但不自知,「我大概沒有意識到,壓力一直在侵蝕我的心理健康,」但壓力哪裡來是另一個未解的問題,「真的真的要找一個原因,可能是我自我要求高,凡事都希望做到最好。」

●好強不想讓人知道自己生病了 求助坊間心理諮商中心

「壓力累積,一開始可能先反應在身體上,比如疲累、睡不好、肌肉緊繃。」她說:「軍隊是一個高壓工作環境,我當然也有壓力很大、感覺身體緊繃的時候,但我一直覺得我很懂如何紓壓,」她有運動習慣,健身也做重量訓練,「一般人覺得有助紓壓的事情,基本上我都有做,」然而,當緊繃不是來自身體的疲累,而是來自於心裡的疲累,運動其實無濟於事。

發現自己不對後,黃築萾去外面做心理諮商,「軍中有充沛的心理輔導資源,但我自己就是做這個的,我愛面子,不想讓同事及主管知道我的狀況,所以到外面做心理諮商。」

接受半年心理諮商,情況並沒有好轉,「腦袋中各種負面念頭始終揮之不去,」黃築萾自我否定、自我懷疑,還有很強的罪惡感,「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才罹患憂鬱症?我賺錢也行善,我也輔導過很多想自殺的人,老天爲什麼要這樣對我?」黃築萾沒辦法專心做任何事,健康也亮紅燈,吃不下、睡不着,內分泌失調、高血壓…,身體各種大小毛病接踵而來,整個人暴瘦到皮包骨,甚至一邊耳朵聽不到聲音。

「都是壓力跟發病引起的,當我走出憂鬱症,身體的各種毛病就都消失了,」包括嚴重的高血壓、內分泌失調、單側聽力喪失等症狀,在她康復後都不藥而癒。黃築萾想告訴大家心理疾病可能造成身體多大的負擔,「當你的身體一天24小時一直處於高壓狀態,就像沒熄火的壓力鍋,滾燙的熱水不停的在你的體內燒,怎麼可能不生病?你可能一直感冒、一直過敏、一直頭痛、一直腸胃出狀況,」身體哪裡比較脆弱,哪裡就容易出問題。

重度憂鬱時,黃築萾腦中充滿負面念頭,她就醫,當合作的病人,用一年時間走出憂鬱症。(圖 /康健雜誌提供 陳德信攝)

●求助醫療當合作的病人 1年走出憂鬱症

黃築萾做了重大決定:求助醫療。爲什麼說重大?因爲就醫意味她要把自己生病的事攤在陽光下,「從發現自己生病到決定求助醫療這半年,我藏着我的秘密,當我決定去醫院求助時,我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算了,大家知道就知道了!」

她住進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成爲合作的病人,重度憂鬱症治療通常需要1~3年,她用1年時間擺脫憂鬱症。「但治療是另一個艱辛的開始,過程很痛苦。」痛苦來自用藥,藥物是治療憂鬱症重要武器,殺敵也自傷。

她說,很多人責備憂鬱症病患不願意好好服用抗憂鬱藥物,「局外人不會知道吃藥後多痛苦多難受,如果不是我親身經歷過,我也不明白。」

治療憂鬱症的藥物吃了不會馬上發揮作用,需要兩星期時間,在藥物發揮效用前,必須忍耐強烈的副作用,以她來說,副作用包括頭痛欲裂、整天噁心及乾嘔不止,「副作用無法緩解,所以我非常理解爲什麼有人在副作用那關就打退堂鼓。」但中斷用藥的病人常常會感覺更絕望,「連醫療都幫不了我,還有什麼能幫我?」那種沒有東西可以救自己的無望感,殺傷力非常大。

但也因爲自己親身經歷過,她知道吃藥是有用的,「請大家(憂鬱症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熬過前面兩週,就漸入佳境了。」

黃築萾認爲社會大衆看待憂鬱症的角度應調整,「對重感冒的人,我們會噓寒問暖,不會責備他流鼻水、咳嗽,也不會認爲他動都不想動只想躺在牀上是懶惰的表現,但對憂鬱症患者,往往是責備多過關心。」

很多人認爲憂鬱症病患無病呻吟,以說教的口吻跟憂鬱症病人說「你想太多了」、「你要看開」這一類的話,甚至責備病人「人在福中不知福」、「不願意努力好起來」。

憂鬱症雖是心理疾病,但生病就是生了,跟身體生病的狀況是一樣的,「如果用感冒的角度來看,大家就容易理解,流鼻水就像是憂鬱症病人的負面思考,你沒辦法叫一個感冒流鼻水的人不要流鼻水,就如同憂鬱症病人,不是你叫他想開他就能想開、叫他樂觀他就能樂觀;而生病的人身體虛弱,你也不會在這種時候趕他出門運動,說這樣身體纔會變好。」

●從地獄回來、創業開發APP 定位「心理健康的保健品」

這場病改變黃築萾的人生軌跡,她和熱愛的軍職說了再見,「康復後我當然可以回去繼續工作,但我自尊心比較強,我選擇離開。」病癒後她重新思索人生下一步,想到住院期間嚴重失眠,卻找不到有效助眠工具,起心動念創業,開發關注心理健康的APP,取名「Here Hear」,助眠是功能之一,其他功能還有使用者可以匿名變聲說出自己的苦惱、傾聽他人故事、心情檢測、助眠,以及在爲使用者推薦適合的活動或諮詢資源等。

「我自己從地獄走回來,衷心希望不再有人到那地方去。」憂鬱症可能任何時間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最理想當然是從前端做起,任何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心理疾病也是,「Here Hear不是隻針對憂鬱症,任何人只要心裡不舒服、感覺情緒不對,都可以使用。」

每個人都有需要減壓的時候,她希望「Here Hear」成爲心理健康的保健品,大家平日就使用,努力照顧好自己的心跟情緒,不要走到生病的地步,「有些人有情緒問題但還沒到臨牀憂鬱症程度,可能跨一、兩步就回到正常狀態,」此時「Here Hear」可發揮「拉自己一把」的功能,不要深陷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