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摸「肚子硬硬的」竟是血癌 服藥16年結婚生子全無影響

黃先生(左一)在16年前自覺腹部硬硬的,檢查發現脾臟腫大,進一步診斷爲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穩定服藥多年不僅生活如常,治療也未影響生育,如今已是4個孩子的爸。(王家瑜攝)

今年42歲的黃先生剛剛晉升爲「四寶爸」,但讓人難以想像的是,他在26歲時發現腹部硬硬的,檢查發現脾臟腫大,進一步診斷爲白血病(血癌),穩定服藥16年來,生活一切如常。醫師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大多經由血液檢查發現,所幸只要規律服藥,可大幅延長存活時間,絕非傳統認爲的「絕症」。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8年國內新增2612名血癌患者,近十年來成長43%。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協會理事長、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啓誠指出,血癌好發於40到60歲男性,短短5年間竄升爲男性第九大癌症,是國人需要注意的疾病。

血癌共分爲4型,其中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佔比約17%,常見症狀如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等,但半數以上病人可能無症狀。李啓誠指出,較特別的症狀是脾臟腫大,如發現腰圍變大,體重卻沒有增加,就要多加留意;另外也有不少患者健檢發現白血球數量偏高,就醫檢查才被診斷。

雖然名爲「慢性」,但若未接受治療仍有致命風險。李啓誠指出,未接受治療者,慢性期約維持3到5年就會進入加速期,大約6到9個月後再走向急性期,僅能維持3到4個月;建議診斷後半年內開始治療,否則5年死亡風險恐增加10.1%。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以口服標靶藥物爲主,「臺灣有好的診斷方式和健保給付藥物」,呼籲患者不要逃避或中斷治療,否則一旦進入加速期或急性期,可能需要搭配血液幹細胞移植,治療過程會比較辛苦。

侯信安強調,慢性骨髓病白血病已經不是傳統認爲的「絕症」,但務必規律服藥,且勿自行停藥,才能達到深度治療效果,未來是有機會停藥的。

李啓誠也提醒,只要穩定服藥,就能好好控制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般,日常生活與健康人無異;男性患者接受治療不會影響生育,女性患者則需和醫師討論調整藥物或停藥,切勿自行中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