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出招了,年輕人你們願意來嗎?

親切!迫切!懇切!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湖州市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懇談會。80多位受邀嘉賓平均年齡25歲,均爲湖州籍在讀大學生和已經在湖州幹事創業的大學生代表。假期就把大家請來,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湖州,渴求青年人才。湖州,渴望變得更“年輕”。

渴望的背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遵循。在當下,人才正在成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城市競爭之本。對於湖州而言,進一步吸引、留住、發展人口中堅力量——青年人,則是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湖州所在的浙江省早在2018年就率先提出“青年發展型省份”的建設目標,11個地市也均明確提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的目標。目標都一致,“打法”各不同。

“首先是對人才自然流動規律的尊重,書記的一句‘奮鬥可以去遠方 湖州也是好地方’讓我們看到了湖州人才招引的大格局;其次是湖州呈現出的‘新’標籤,讓在外求學的湖州學子更瞭解家鄉的發展和需求;最後是招引政策,不侷限在招引時的一錢一物,而是對青年人在湖州生活的品質保障。”參加懇談會的湖州籍北大博士生小徐感慨說。

湖州學子需要更瞭解家鄉,瞭解家鄉的發展勢頭,小徐的感受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按照年輕人習慣的話語體系做城市介紹,湖州不是頭一次。去年11月,市委書記陳浩就帶隊到浙江大學做推介,40分鐘圖文並茂的PPT刷新了浙大學子對湖州的認知。

今天,陳浩在介紹精緻、厚重、充滿張力、承載使命的湖州時,突出強調了“新看點”。

打出了“新青年”城市標籤的吳興區,東部新城已經開工建設大批新興產業項目,“音樂、時尚、運動、文化、創新”是主基調。

永久免門票的南潯古鎮正在做着業態復興的文章,咖啡廳、劇本殺、親子樂園等年輕業態的佈局,既有老街煙火氣,更有創業新機遇。

與杭州實現同城化的德清縣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北翼中心,既擁有國際化的網紅打卡地莫干山,正在謀劃落地浙江省的第三個大科學裝置,綠水青山與科技創新擦出了新火花。

從一塊電池到一輛整車,長興的天能、超威、吉利、諾力等企業是吸引青年人才的現實磁極。

“兩山”理念誕生地的安吉鄉村能級不斷提升,大餘村向全球招募合夥人,瀑布咖啡、深藍咖啡、半島茶市、瓢蟲咖啡、一片葉子茶飲、小杭坑露營基地……個個都出片,火爆朋友圈。

南太湖未來城是未來湖州的城市客廳,40幢產業大樓的CBD場景不僅僅是在視覺上,更是從產業上提升城市能級。

長三角產業合作區則是湖州實踐長三角一體化的標誌性成果,將成爲科創中國的創新基地,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奔跑的湖州,“年輕化”的勢頭起來了。

2012年上海本科畢業回德清創業的沈嬋櫻和來自安吉的“90後”返鄉創業青年徐嘉蔚都是湖州“新看點”的貢獻者和受益者。

“大學畢業後,我跟隨導師赴韓國仁川、捷克布拉格等多個國家做國際茶文化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萌生出要去改善我們茶廠產品和銷售體驗的想法。努力嘗試着用時尚現代的空間、細緻化的產品包裝去詮釋茶文化,將茶文化與金融、傳媒等領域跨界融合,讓茶不再貼上‘中老年’的標籤。”如今是德清莫干山黃芽茶業有限公司、南太湖特支計劃鄉村振興領軍人才的沈嬋櫻,也是莫干山腳下雲鶴山房茶書館的主理人。懇談會上,她分享了自己的創業經歷。

隨着德清莫干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的成功打造,沈嬋櫻迎合國際化、年輕人需求的茶葉產品、茶文化體驗成爲裸心堡等高端民宿在地文化體驗內容,“2022年我和公司的小夥伴們通過遊茶山、休民宿的方式,讓客戶看到我們的好茶、好環境、好平臺,成功促成與抖音‘雲人訪’合作,當日黃茶銷售額達70萬。”

返鄉創業青年徐嘉蔚創辦了浩琦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安吉鄉村2000多戶農家民宿爲依託、微信小程序爲載體,推動鄉村旅遊賣票增收、賣房增收、銷售農產增收。創業第四年,平臺年銷售額達兩千多萬。

“在湖州創業是幸運的。”徐嘉蔚說,自己是草根創業,缺錢是必然,“因爲和景區談合作需要墊資,縣裡30萬的貼息貸款是我們的初創資金,真的是雪中送炭。”2022年,徐嘉蔚和7個小夥伴爲安吉引流人次超過13萬,帶動當地上千家農家民宿增收1-2萬元。

“對家鄉有了全新的認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2020級的本科大三學生何奇凡建議能夠以統一建羣等形式把大家組織起來,方便交流家鄉發展和需求信息,讓大學生們瞭解家鄉需求,即使沒有回到湖州,也可以找到服務家鄉的合適機會。

今天的這場懇談會,大學生前面有一個定語——湖州籍。這是“感情牌”也是“理智牌”。

回溯湖州的歷史就會發現,這裡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有40位。這三年,湖州在外就讀的大學生有接近6萬人。再翻看今天的參會名單,北大、清華、復旦、交大、浙大、中科大等“雙一流”高校的大學生佔了絕大多數。

今年,湖州面向全球公開招引100名緊缺急需專業博士研究生。這在湖州歷史上是首次,也是規模最大、力度最大的一次。

“在外湖州籍大學生對家鄉具有深厚的感情,是人才招引中最有希望爭取的對象。”北大畢業後放棄了國家部委的邀約回到湖州的市級選調生吳子豫說。

“‘兩進兩回’是浙江發展行之有效的絕招,讓鄉賢迴歸、讓當地青年學成迴歸的‘兩回’性價比高。”在《小康》雜誌社副社長賴惠能看來,湖州吸引年輕高知識人才的做法大打感情牌,是很有遠見的,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對待青年人才的真誠姿態是湖州招引人才的“軟實力”。

如何引得更好?參加懇談會的大學生代表也分享了他們的建議。歸納起來主要有三條:產業年輕化,政策人性化,方式線上化、社羣化。

“對我來說,能夠吸引我就業或者創業的城市特質,歸結爲一句話就是,‘能夠讓我充分發揮專業所長,充分施展才華,爲社會創造價值’。”00後博士生胥嘉政正在清華大學讀計算機專業,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在他看來,對青年人才最直接的吸引力就是這座城市有沒有與他們研究方向及志趣相匹配的載體。

事實上,爲了讓工作和城市更對路,一項名叫“青創新城”的計劃已經在湖州實施。

選調生、選聘生兩個“週轉池”讓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加入湖州黨政工作中來。新能源汽車、物流裝備、光電通信及半導體、生物醫藥、地理信息……新興產業鏈下,湖州擁有51家上市公司、4251家規上企業,爲進入企業工作提供更優選擇。

“久立、天能、超威、永興、三一、昇華、鼎力、東方基因等優質企業正在改變湖州企業對人才的觀點:人才投資是最具價值的投資。”湖州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感慨說,越來越多嚐到重視人才甜頭的湖州企業對於人才觀的改變是提升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湖州全市200多家衆創空間已經承載了6800多個團隊,還涌現出安吉數字遊民公社這樣旅居工作的“新品類”。再看“青創新城”計劃的目標,到2025年,新認定青創空間30家以上,引進青年人才15萬人,新增青創項目5000個以上,建成青創學院6家。

去年6月份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的陳翔正在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生物醫學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微針技術、藥物傳遞。“正是因爲湖州引進國際國內科研院所,給我們科研人員提供了工作機會。”

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已經集聚了各類人才1126名,孵化出50多個項目。浙江大學德清渦輪機械與推進系統研究院,中子科學技術實驗室、國網新能源雲碳中和研究院、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科技流”融合“生態流”的發展勢能還在不斷被激發。

“在一線城市買一套房可能要掏空6個人的錢包,想想還是湖州好!”什麼樣的城市對青年人友好?房價、交通、醫療、教育、文化、商業……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懇談會現場,湖州介紹了大學生在湖創新創業的主要扶持政策,實習補貼、應聘補貼、就業補貼、購房補貼、租房(生活)補貼、安家補貼、創業相關補貼,真金白銀招人才。凡是湖州籍大學生回湖就業創業的,在享受就業、購房、租房、安家等補貼時,均可在現有基礎上再上浮10%。

去年,湖州全市兌現各類人才資金10.1億元,其中大學生政策資金兌現6.3億元。可以說,在人才招引上,湖州給政策、給資源從不吝惜,只要別人能給的、湖州都能給,而且給得更多。

優先解決那些會分散青年幹事精力的“急難愁盼”問題,這是在場大學生對於湖州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體會。堅持“有解推定”的湖州在人才招引上體現出很強的“共情能力”——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從招引一時好到留下一直好。每週三的人才懇談會、“人才碼”等都是湖州當好“店小二”的載體。

青年來了,安家問題怎麼解?湖州商品房均價約1.3萬元/平方米,安家成本較低。以“住”來說,湖州正嘗試打造從來找工作住的“人才驛站”到已經工作的“人才公寓”,再到工作+生活的“人才社區”全鏈條居住生態。

青年來了,教育醫療好不好?榮獲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湖州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監測居全國第2位,共同富裕民衆“四感”監測綜合評價、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監測值均居全省第1位,全力幫助青年人才解決醫療、子女就學等“關鍵小事”。

青年來了,出行交通方便嗎?湖州,正從地理C位真正成爲交通C位,未來到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長三角中心城市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到“一杯咖啡的時間”。

青年來了,人生大事有戲嗎?湖州市婦聯打造的“緣聚湖州”爲青年建立起尋找有緣人的靠譜平臺。

青年來了,業餘生活豐富嗎?正在打造長三角休閒娛樂中心、中國江南文化體驗中心和國際鄉村度假中心的湖州,已經集聚了龍之夢、雲上草原、湖州影視城、小西街-狀元街-衣裳街等一批網紅打卡點,能夠在家門口遊遍最有江南韻味、最具青春氣息的山、水、景、城。

對於湖州籍大學生來說,湖州的城市能級、發展實力、綜合感知、社會生態、人文環境各方面持續躍升,讓在家鄉實現夢想不再只是夢想。“市裡的這場懇談會給我一種‘自己被需要的幸福’。”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碩士生鮑策奔如是說。

在更多關注湖州發展的人們看來,一場懇談會只是一個具有儀式感的“點”,它所能釋放的勢能並不侷限在今時今日。

“多年後再看湖州的做法,一定會感慨這是明智的選擇。”阿里研究院共富研究中心主任顧登晨評價說。“得年輕人得發展,得年輕學子得天下。爲湖州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戰略決策點贊。多年後,湖州一定會收穫此行的最大收益。”浙江日報集團原副總編輯徐峻說。

這些參加懇談的大學生們就像是一顆顆“種子”,回到校園中又會成爲家鄉的“形象大使”“傳播大使”。“我們建了浙大團委和安吉團縣委的微信羣,裡面有我們在浙大的安吉籍學生。”和記者交流前,浙江大學大三學生邵釋銳正在把懇談會內容分享給羣裡的湖州學子們。

作者 | 周 宇

編輯 | 陳 瑩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