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街頭出現納粹旗幟 德、以駐臺代表發聲明譴責

取自德國在臺協會臉書

臺北街頭近日出現納粹旗幟及標誌,德國在臺協會處長許佑格與以色列駐臺代表遊瑪雅今天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使用萬字及萬字旗在德國是違法的。在許多國家也一樣禁止使用。在臺北市中心展示納粹符號,是一件非常令人厭惡且具有冒犯性的舉動,「絕對不得以言論自由來合理化仇恨的言論」。

這份聯合聲明指出,外交部9月28日發佈了一則措辭嚴正的新聞稿,針對目前幾位臺灣民衆使用納粹旗幟的行爲深表遺憾並提出譴責。「我們撰寫此份聲明,表達我們對於外交部新聞稿的支持」。

聲明中解釋符號的運用,在我們的社會裡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由於符號具有一定的內涵,這些理應受到全世界的公民的關注與理解,並保有對這些符號的敏感度。

許佑格與遊瑪雅表示,納粹萬字符號就是一個現代最典型的例子。這符號源自德國最黑暗的歷史篇章,是個顯著且惡名昭彰的仇恨符號,它代表着反猶太主義與種族隔離,並造成猶太人以及其他不同宗教信仰與性別認同族羣的迫害。納粹德國甚至制定最終解決方案 - 種族滅絕,造成了大屠殺。

納粹萬字旗是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符號,它也代表着造成6000萬人死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懼,其中包含約2000萬名軍人以及4000萬名百姓。

有鑑於這段歷史背景,他們說,使用該符號會聯想到與納粹黨有關,使用萬字及萬字旗在德國是違法的。在許多國家也一樣禁止使用納粹符號:在非教育目的的情況下,於公開場合使用納粹符號,此行爲視同刑事犯罪。

聲明中指出,在臺北市中心於大幅旗幟上展示納粹符號,是一件非常令人厭惡且具有冒犯性的舉動,這不僅令人聯想到在納粹暴行下深受殘害的猶太人以及其他受害族羣,這舉動亦危險地試圖將代表仇恨的符號正常化及日常化。

兩人在聲明中表示,以色列揹負着不可磨滅的大屠殺傷疤,深切的理解這符號所帶來的傷痛以及所承受的苦難,如同這符號讓德國記着這段歷史。這符號不僅僅只是個交叉的十字,它代表着由一個政權體制所精心策畫且造成600萬猶太人以及其他族羣死亡的大屠殺。這個符號每出現一次,舊傷口就再度被撕開一次,暴行的記憶也再度重現,這些皆是永遠無法被遺忘或被輕放的歷史。

許佑格與遊瑪雅認爲,臺灣是亞太地區代表民主與自由的燈塔,理所當然譴責不適當使用帶有仇恨以及歧視的符號。「沒錯,言論自由爲基本權利,然而關鍵的是,我們體認到言論自由與宣揚仇恨言論之間的平衡是非常細微敏感的。絕對不得以言論自由來合理化仇恨的言論」。

然而這些令人厭惡的符號卻每天都出現在一所國小的校門前。兩人表示,孩童是我們社會裡最脆弱的一羣,他們深受法律保障。保護他們不受仇恨符號的影響應是我們共同的目標。所有國家與個人皆有責任去衡量他們的用字遣詞與所作所爲對他人的影響,特別是這些詞語及行爲含有傷害以及冒犯的意涵時,例如目前正在臺北歐洲學校校門口所發生的納粹旗幟事件。

他們指出,以負責的態度行使民主權利是所有人責無旁貸的義務。臺灣政府是人權及自由的堅定擁護者,自2016年起共同與以色列與德國舉辦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活動。「我們感到非常有信心臺灣對此重要議題的同理心、理解及尊重」。

聲明中也強調,現在正是臺灣展現行動最恰當的時機,展現維護國際共同規範與標準。整個世界是相互連結與依存,我們共同期望國家符號應作爲我們之間相互理解、友誼與寬容的橋樑,避免任何表達相反意義的符號。「這樣審慎的訴求極爲重要,尤其目前在臺北市士林區有一羣不知情且易受傷害的孩子們,正受到這些負面符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