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青農返鄉種海芋 協助創新轉型休閒農業

財福海芋田可眺望小油坑。(黃敬文翻攝)

奼春之際,生長在北投竹子湖的白色海芋,是集結代代花農的精心栽培成果,並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北投區農會的竭力輔導,竹子湖地區得以發展成爲以花卉爲主題的休閒農業區;產發局指,農場第三代盧品方2007年返回陽明山財福海芋田幫阿公照顧海芋,協助農場創新經營導入更多休閒元素。

產發局表示,呼應北投區農會策劃的地景藝術「童趣」,財福海芋田的入口處,今年作品呈現的是她記憶中的小學教室,希望透過黑板、課桌椅、大鉛筆等,喚起遊客童年上課趣的回憶,沿着圍籬欣賞一幅幅的童畫框框,在童趣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地走進品方和阿公、父親的海芋田。

產發局指出,盧品方父親盧志明從公務員退休後接手經營財福海芋田,盧品方提出加入綠保標章操作與環境生態共好的農法,以尋求認證單位更專業的指導,經過4年多的轉型、調整,綠保認證的海芋田已成爲與遊客共享的生態樂園,也是品方發揮文創的新舞臺。

產發局提到,園區除了種植的白色、香水、綠色三種海芋,還多了具友善環境指標的水生蕨類「滿江紅」,這是盧品方提議加入由林務局、慈心有機共同推動的「綠保標章」,另外盧品方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除了參與臺北市農會成立的青農聯誼會,獲選擔任第一屆會長,也認養蓬萊米原種田,透過自然農法覆育古早種蓬萊米、綠色保育認證海芋,展現竹子湖結合三生的休閒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