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貶值 壽險大賺匯兌收益

壽險兌換損益、避險損益及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概況

新臺幣兌美元匯價2月貶回28元,成爲提升壽險業獲利的救星。金管會保險局30日公佈保險業獲利、避險損益狀況,壽險業海外投資若完全不避險,2月將出現930億元匯兌利益,加計避險工具成本計算後的匯兌總成本,爲正71億元,是2019年5月、即32個月以來首度出現匯兌正利益。71億元也創2017年3月、59個月來的新高。

據金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壽險業2月用在換匯(CS)、無本金遠期外匯(NDF)等避險工具的成本約68億元,比今年1月及去年12月低,但因預期美國升息、美元將走強,避險工具的成本呈攀升的趨勢,但因新臺幣走勢趨貶,因此壽險業者酌量減少避險部位,將避險工具的成本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新臺幣2月貶值近0.7%,雖避險工具評價損失582億元,但壽險業因有大量匯兌利益,2月還增提209億元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亦是33個月以來最高提存數,整體外匯準備金餘額來到752億元。

匯兌利益扣掉外匯準備金提存、避險工具成本及評價損失後,2月仍出現71億元的正利益,壽險累計前2個月的匯兌總成本,亦轉正爲39億元,這是金管會2017年公佈此統計以來,首次的累積匯兌正利益。至於後續表現,仍要看新臺幣走勢、臺美利差、各壽險公司如何調整避險策略,才能決定是否能繼續維持匯兌總成本的正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因海外債券殖利率攀高,壽險業淨值也因手中老債券評價減少,2月淨值再減1,820億元,累計前2個月壽險業淨值蒸發4,816億元,是同期淨值減少數的新紀錄。

壽險公司前二月海外收益扣掉避險成本後,仍有新臺幣1,85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近23%,加上前二個月仍有實現股債利益,匯兌成本下降,因此壽險前兩月稅前獲利92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21%,主要是實現股債利益減少,以及2月有認列約130億元俄債預期信用損失。

至於壽險業今年2月的稅前損益、淨值則雙降。其中,稅前損益比去年少賺249億、年減逾二成,淨值也掉了逾千億元、年減4.6%。保險局官員分析,主要今年有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三大因素,讓全球股市震盪,壽險業投資受衝擊影響較大。

保險局指出,去年全球疫情嚴重、臺灣控制相對好所以沒受到太大沖擊,加上去年全球處於貨幣寬鬆環境,全球股市上漲、利率下跌,都有利於壽險業,但今年國際情勢轉變,「通膨、升息、俄烏戰爭」使得全球股匯都受到衝擊,臺灣不可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