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船爭大單 最快2024轉盈

據瞭解,亞洲船東將在下週來臺,與臺船進一步商談油輪建造案,市場估四艘油輪造價上看2億美元。另外,貨櫃雙雄中小型甲醇貨櫃船建造案,預估陽明有1,800~2,500TEU造船計劃,總需求逾15艘,長榮也有2,100~3,000TEU支線型新型燃料船造船需求,第一批初估至少有6艘。

臺船目前手中訂單餘額約480億元,接下來將參與多艘潛艦與軍艦後續艦等12艘招標,包括海軍潛艦救難艦、潛艦後續艦、油彈補給艦後續艦、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後續艦,及海洋基礎資料調查船、財政部100噸級巡緝艇,後續艦量產毛利上看5%以上。

臺船表示,過去兩年累虧,主要是配合政府政策,承造多艘單型艦、原型艦,包括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原型艦、1,000噸級巡防艦首艦、大型海工船環海翡翠輪等,迥異於傳統商船且複雜度高,又缺乏學習曲線效應,加上通膨、原物料與設備價格高等外在因素,造成鉅額虧損。但長期看,這些造船經驗都可轉換爲商機。

臺船經過近三~五年轉型調整體質,規劃新四大事業發展藍圖拚轉盈,包括商船本業、綠能風電、石化建設、國艦國造。

看好商船業務,全球有110艘支線貨櫃船的船齡是五年以上非節能船,按國際海事組織(IMO)環保新規,需要降速、改裝或陸續淘汰,航商將開始船隊汰舊換新計劃,隨船價陸續回升,臺船估毛利逾2%就開始搶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