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 冷到裂果減產 無緣好釋成雙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部分成熟的大目釋迦來不及採收,出現裂果情況。(蕭嘉蕙攝)
臺東釋迦正值冬季果產季,卻面臨多災多難命運。去年底因颱風接連來襲重創減產,今年初又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部分果實採收不及,出現裂果現象,甚至無法順利成熟,累計損失逾5成,現階段農民只能加強防寒措施,力保收成。
臺東縣以釋迦聞名,大目釋迦甜味濃厚,分爲夏果與冬果2期,以內銷爲主;鳳梨釋迦甜中帶酸,僅產冬季果,主要供應外銷。眼看農曆年節將至,卻因天候不佳,無緣「好釋成雙」。
臺東縣農會理事長楊招信指出,去年受颱風侵襲,釋迦產量減少3至4成,今年冷氣團也連帶影響,大目釋迦裂果率高,鳳梨釋迦也出現明顯落果,估算減產1成左右,總產量大幅減少約5成。
鄒姓釋迦農表示,冷氣團不斷來襲,部分成熟的大目釋迦來不及採收,導致果皮果肉分離,呈現裂果狀態;部分尚未成熟的果實因遇冷而停止成長,形成俗稱的「啞巴果」情況。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說明,預計2周內要採收的成熟釋迦果實,如遇溫度低於15度時,便可能造成鱗溝處細胞受傷而引發裂果。
爲避免裂、落果加劇,農民頂着寒風幫釋迦「添衣物」,除了套上紙袋外,外層又加套塑膠袋,加強防風禦寒效果。此外,臺東農改場也建議,在果園迎風面架設高度1.8公尺以上遮風網,以降低冷風影響。
因物以稀爲貴,大目釋迦與鳳梨釋迦雙雙減產下,價格隨之走揚。楊招信表示,目前大目釋迦大果每斤價格70至80元,鳳梨釋迦每斤60元,外銷量未達3000噸,較往年同期銳減逾半,影響甚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