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又見地震魚 口感水嫩似平價版紅喉

地震魚清蒸口感水嫩似豆腐,有望成爲高檔「紅喉魚」平替版。(蕭嘉蕙攝)

臺東市富岡籍漁船捕獲地震魚,長約2.5公尺、重12.6公斤。(蕭嘉蕙攝)

地震魚眼大而圓,身軀扁平細長,閃耀銀白光澤。(蕭嘉蕙攝)

棲息於深海的「皇帶魚」又稱「地震魚」,近年頻繁現蹤,臺東市富岡籍漁船今(6)日出海捕撈白帶魚,以延繩釣捕獲長約2.5公尺、重達12.6公斤的地震魚,適合清蒸料理,口感水嫩,有望成爲高檔「紅喉魚」的平價替代版。

新鮮漁獲裝箱上岸直送加工廠,兩名壯漢合力擡起「地震魚」,一雙炯炯大眼、扁平細長身軀,閃耀銀白光澤,體長遠超過成年男性身高,目測長約2.5公尺,放上磅秤一量,重12.6公斤。

陳姓船長驕傲地說,今年以來陸續在成功、大武海域捕獲10餘尾,數量明顯較往年多,都是以延繩釣白帶魚時意外捕獲,雖然外型令人懼怕,但性情溫馴,力氣小。

葉姓批發商也有同感,地震魚常與白帶魚一同被捕獲,屬於中價位魚種,市價每公斤約200元,海鮮餐廳多以清蒸方式料理,魚肉口感水嫩似豆腐,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不難售賣。

事實上被稱爲「地震魚」的深海魚類,包含粗鰭魚、皇帶魚等在內,與地震現象無科學實證關聯性,漁市少見原因在於經濟價值低,但其肉質可比「紅喉魚」,市場性可期。

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瑞賢指出,以東部常見的皇帶魚爲例,具有日夜洄游性,日間棲息於深海,夜間則出沒於淺海,上浮時易被捕獲,只要掌握棲地與習性,加上設備齊全,「天天都能捕獲」。

吳瑞賢舉例,素有深海紅寶石之稱的「紅喉魚」,早年也無人捕撈,近年隨着市場需求高漲,成爲高經濟魚種,漁獲量大增,若未來有商機,漁民也願專門捕撈「地震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