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斷供大陸的芯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壓制大陸芯片產業的人,絕大部分都是從中國大陸走出去的華人
散英魂寄千萬雄鷹翱翔神州,
盡智魄載十億慧芯呼喚華夏。
——《國務院給予江上舟同志輓聯》
01
前沿導讀
在媒體爆出臺積電有可能要斷供大陸ai、GPU公司的7nm芯片之後,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晶圓產業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階段。
在臺積電的背後,通過一層層技術的革新和關係的遞進,透露出來的信息遠比斷供大陸的芯片這件事還要嚴重。
02
臺積電背後的力量
臺積電的創始人是張忠謀,他原本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中國人,因爲連年不斷的戰爭,他跟家人來回在大陸的許多城市奔波逃命,最終來到了香港。在家人和親自的幫助下,張忠謀來到了美國哈佛大學讀書。
他也是當時哈佛大學新生當中的唯一一位中國人,由於學習成績優秀,他攻讀到了麻省理工的碩士學位。從踏上美國土地的這一刻起,張忠謀在未來的幾十年當中,與中國大陸毫無聯繫。並且他也在美國工作生活的期間,取得了美國國籍的身份。
時間來到1958年,在這一年當中,美國德州儀器的工程師基爾比,發明了集成電路。張忠謀也是在這一年當中,加入了德州儀器,開始了他瘋狂成長的道路。
張忠謀將德州儀器鍺晶體管技術的良品率提升了上去,德州儀器爲了報答他,準備提拔他爲高層管理。但是管理層要求博士學位,於是德州儀器又推薦張忠謀去攻讀博士學位,費用由公司全權負責。
幾年後,張忠謀獲得了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德州儀器的副總裁。
中芯國際的創始人張汝京,曾經也在德州儀器工作過,而且歸屬張忠謀管理。由於出身都是中國人,所以張忠謀比較照顧張汝京。
張忠謀生活最久的城市是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雖然他在後來去到了中國臺灣,但是他實際上更像是美國人。並且張忠謀還持有美國最高等級的安全許可證,他在德州儀器的時候,還從事過跟美國國防部門相關的工作項目。
一個來自於中國大陸的人,在美國公司擁有美國最高等級的安全許可證,這個含金量非常高,只有對美國有突出貢獻的人,纔有可能獲得這個身份。
張忠謀來到中國臺灣創立臺積電的背景,很有說法。
中國臺灣地區的經濟部門負責人是李國鼎,李國鼎曾經跟德州儀器交談過,並且成功說服了德州儀器在中國的臺灣地區建設半導體工廠。
李國鼎非常看重臺灣地區的半導體產業,他想把臺灣地區打造成爲一個全球半導體的供應鏈地區,獲取先進的技術,加強與美國的安全合作關係。張忠謀被他聘請爲臺灣工研院的院長,負責半導體業務。
李國鼎承諾給張忠謀籌集資金,幫助他建立臺積電,但是代價就是張忠謀只能找一家外國的芯片公司提供生產技術。
張忠謀找了德州儀器和英特爾,但是都被拒絕了。最後張忠謀說服了荷蘭的飛利浦公司,出資5800萬美元,轉讓生產技術,換取臺積電27.5%的股份。這也爲後來臺積電獲得光刻機埋下伏筆,因爲ASML公司,就是從飛利浦公司拆分出去的。
然後臺灣部門要求本地的富商給臺積電提供資金支持,有一位富商跟張忠謀三次見面,但是拒絕投資。臺灣的部門給這位富商打去了電話,以帶有威脅的口吻提醒他:過去的20年裡,臺灣一直對你很好,你最好現在爲臺灣做點什麼。
沒過多久,這位富商就將資金以支票的方式交給了臺積電。
臺積電建廠之後,格魯夫將英特爾的部分訂單交給了臺積電進行製造。有了英特爾的背書,其他國家的芯片設計企業全來找臺積電代工生產,臺積電也因此獲得了快速起步的條件。
在DUV光刻機達到了技術瓶頸之後,美國的高科技企業聯合政府部門,成立了EUV LLC技術聯盟,攻克EUV技術。
當時的光刻機市場,已經被ASML進行了大面積的壟斷。ASML成爲了人類衝擊EUV技術的唯一企業,三星、臺積電、英特爾紛紛給ASML注資,確保其擁有足夠的資金開發新產品。
經過了十多年的技術攻克,選拔了全球5000多家供應商,製造了幾十萬個零部件,經過了長達一年多時間的系統調試,ASML製造出了全球第一臺EUV光刻機,交付給了三星、英特爾、臺積電進行使用。
如果說ASML是全球先進光刻機的唯一領導者,那麼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就是全球先進晶圓加工行業的唯一希望。
03
芯片企業的華人羣體
臺積電在發展當中,還招攬了許多技術人才。
比如浸潤式技術的發明人林本堅、製程技術的引領者梁孟鬆,以及他的導師,Fin FET技術發明人胡正明。
這些帶領企業突破技術瓶頸的工程師,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由於當初大陸地區對於半導體芯片產業的不重視,導致了他們選擇在國外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工作。
美國英偉達的創始人黃仁勳、AMD的現任掌門人蘇姿豐,也都是在中國的臺灣省出生,在臺灣省度過幼年時期,然後去往美國深造,取得了美國國籍,最終留在美國工作生活,與大陸的聯繫很少。
由於英偉達是主攻GPU設計的企業,是典型的無晶圓廠公司,所以英偉達的高端產品,全部由臺積電負責製造。英偉達和臺積電的聯合,基本上壟斷了全球最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產業。
這也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的短板之一,不但GPU的技術水平不如英偉達,而且在製造上面,我們大陸也沒有能與臺積電匹敵的企業。
在張汝京從上海建成中芯國際之後,由於張汝京在技術發展和企業運營上面的能力優秀,中芯國際幾年內就拉起來了生產線,開始給歐洲的奇夢達製造存儲芯片,有了盈利的能力。
臺積電便開始通過技術專利對中芯國際實行壓制,兩次專利官司下來,中芯國際非常被動,需要賠償臺積電鉅額的罰金。在第三次專利官司中,臺積電已經穩贏,只要法院宣判之後,中芯國際就直接宣告破產了。
張汝京和江上舟申請跟臺積電的管理層交涉,臺積電派出曾繁城出來進行協商。
但是曾繁城態度消極,不願與中芯的管理層協商。
江上舟急了,以大陸的市場作爲砝碼,要求臺積電正面進行協商。曾繁城在權衡利弊之後,選擇與中芯國際進行交談。
最終兩家達成和解,簽署了和解協議。協議的內容包括中芯國際採用分期的方式,將賠償款交付給臺積電,並且還允許臺積電收購股權。
協議簽署完之後,張汝京辭職,離開中芯國際,江上舟擔任董事長。他帶領着中芯國際從存儲芯片的製造,轉型晶圓加工。一年後,中芯國際盈利。又一年後,江上舟癌症去世。
由於兩個主心骨都離開了中芯國際,公司內部的臺灣派人員和大陸派人員開始了內鬥。臺灣派人員要求發展經濟,大陸派的人員要求發展技術。
而中芯國際當時的大股東是來自於大陸的大唐電信,大唐電信想着扶持大陸派的人員擔任管理層,掌管中芯國際的發展。臺灣派人員非常牴觸股東的這種做法,便開始跟公司內部的大陸派人員產生了激烈矛盾。
多年之後,國家部門出手干預,才結束了這場內鬥。
這場晶圓大戰,看似是中國大陸企業和中國臺灣企業的內部產業競爭,但是臺積電背後有美國大企業集團的力量支持,實際就相當於是美國跟中國大陸的產業競爭,是美國打算通過這種方式,壓死中國大陸的晶圓製造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