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赴美委屈了?供應商曝臺美1問題沒解決:成本太沉重

臺積電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預計2024年量產4奈米。(示意圖/shutterstock)

拜登政府爲扶植本土半導體制造,祭出5年撥款約520億美元的《晶片法案》,希望藉由高額補助吸引外企到美國設廠,但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因臺美缺乏正式的租稅協定,讓想赴美投資的臺廠猶豫不決。

臺積電原料供應商李長榮跟進臺積電腳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李長榮化工總裁李謀偉受訪時指出,臺美雙重課稅問題是臺商對美投資的一大障礙,他強調,加拿大和德國等都已經和臺灣簽署雙重課稅協定,但美國在這方面的進度一直很緩慢。

目前李長榮集團在德州有一處生產據點,李謀偉說,赴美設廠稅務成本十分沉重,美國工廠的所得必須繳納聯邦所得稅,以及州政府或市政府的所得稅等,而且要將稅後獲利匯回臺灣時,得預扣30%的稅款,在臺灣還需支付公司稅與個人股利稅等。

臺美雙重課稅問題浮上臺面,6名美國參議員組成的跨黨派小組今年3月提出一項議案,呼籲臺美協商雙重課稅協定,但美方尚未承諾將解決此項問題。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3月在衆議院聽證會說,臺美雙重課稅是非常重大的問題,強調美國財政部將與國務院合作,以尋求解決問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