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加碼美國投資 陸行之提六疑問

陸行之認爲,T公司(即臺積電)加碼在美投資金額後,以營收年複合成長率等假設基礎不變條件下,拉高美國廠資本支出,形同提升低毛利美國廠營收比重、折舊費用,對於一直在精算臺積電獲利前景的外資分析師不算好消息。

陸行之提出的六個問題中,與投資人最高度相關議題緊扣臺積電長期毛利率與未來現金股利政策。首先,美國廠低毛利先進製程業務佔比明顯高於陸行之預期,臺積電是否下修整體長期毛利率高於53%的展望,是陸行之關切焦點;其次,臺積電加碼美國廠投資,臺灣廠要是持續投資,陸行之認爲,很難期待臺積電明、後年能增加現金股利,「現在只能靠巴菲特、橋水加持了,唉。」

陸行之提出的思考面向包括:一、美國一廠用了很多臺灣調教過、然後運過去,且折舊3~4年的5奈米舊設備,以後4與3奈米應該也是類似,但400億美元投資5萬片5、4、3奈米制程似乎跟蓋新廠沒差別,難道建廠成本(無塵室)比重大幅高,還是其他建廠成本拉高?

二、假設臺積電未來幾年年度資本支出爲400億美元上下,美國廠未來四年要投資400億美元,年度資本支出爲100億美元上下,佔比25%,美國廠低毛利先進製程業務佔比明顯高於預期,臺積電是否會下調之前整體長期毛利率高於53%的展望?

三、美國廠計劃在2024年量產5奈米,與臺灣廠差距四年、兩個世代;美國廠計劃2026年量產3奈米,與臺灣廠差距三年、一個世代的。臺積電是否打算在2與1奈米世代拉到同步或持續縮小技術差距?

四、臺積電美國廠到目前爲止都沒宣佈拿到任何聯邦政府的520億美元Chips Act補助,如果拿不到補助,計劃會持續進行嗎?

五、現在看起來,臺積電加碼美國廠投資,臺灣廠投資要是持續,很難期待臺積電能夠把2023、2024年現金股利拉到陸行之預期的16元(每季4元)與20元(每季5元)。

六、因臺積電用電量大,建議其自行評估投資最有效率發電,來解決目前缺電的問題,不知可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