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教授用心理學開發實境遊戲 探索嘉義朴子促地方創生

臺科大教授侯惠澤開發的「走遊朴子街」與「重逢朴子街」具備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基礎。(臺科大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臺科大應用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侯惠澤帶領設計、觀光、資訊等多元背景的研究生,與嘉義朴子文史據點「清木屋」合作,開發桌遊「走遊朴子街」與手機實境遊戲「重逢朴子街」,刺激在地觀光消費。

朴子鄰近連接東石、布袋等出海口的朴子溪,在清領及日治時期可謂連接諸羅(嘉義舊名)市區與海上貿易的交通樞紐,人口密集且醫療文化盛行,西醫館林立,相當熱鬧。可惜在產業結構轉變、公路開通後,朴子在地人口逐漸減少,於此暫停的旅客也不如以往。

侯惠澤出身於朴子,一直希望爲故鄉的產業盡一份心力,因此與位於朴子市中心、由老醫館改造而成的咖啡館「清木屋」合作,歷時兩年,研發出「一卡兩玩」的遊戲組,藉此讓更多人認識朴子的特別之處,牌卡上古蹟景點、美食特色的圖畫均由在地居民、孩童手繪而成。

遊玩過程中,玩家首先可以在桌遊「走遊朴子街」裡扮演導遊,按顧客的要求,安排最合適的朴子觀光路線,並與其他玩家競爭、結盟,比賽誰能吸引最多顧客。

對朴子在地景點有一定的熟悉度後,玩家可以拿起手機、離開定點,投身實境探索與環景影像虛擬實境(SVVR)遊戲「重逢朴子街」,實際走入大街小巷,尋找線索、破解謎團,幫助遊戲裡的爺爺找到青梅竹馬。

侯惠澤表示,嘉義山區、海邊都有觀光景點,還有故宮南院,朴子相對容易被忽略,不過朴子可以步行欣賞明清時期的閩式建築、日治時期的醫療文化遺蹟,在很短的時間一窺臺灣城市發展的演變,相當特別。

「走遊朴子街」目前已經有兩篇相關論文於國際研討會發表,透過心理學的量表及問卷,量測玩家的投入度、焦慮感、操作難易度等,並針對遊戲中的在地知識進行前後測,多管齊下、尋找遊戲的最佳呈現方法,以期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現在,任何人都可以在清木屋找到「走遊朴子街」的桌遊;學校老師在進行文史踏查教學活動時也可以應用。未來侯惠澤預計將遊戲推到更多鄉鎮,針對「地方創生」做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