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21世紀貿易曝近期將有成果 涉外人士:經貿關係突破

(資料照/行政院提供)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將「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列入2023議程重要項目,有涉外人士表示,該倡議在近幾周、最快本月就會有具體成果;該名涉外人士也認爲,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是一個「迷你版」的雙邊貿易協定(BTA),協商完成後將會是拜登政府第一個對外簽訂的BTA,也將是臺美經貿關係的重大突破。

美國貿易代表署1日公佈2023年貿易政策議程與2022年度報告,將去年6月啓動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列爲重要項目,涉外人士表示,該倡議進程「應會非常快」,若簽署完成,將會是拜登政府在上任第一個對外簽署的BTA,將是臺美經貿關係的重大突破。

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議題共12項,其中貿易便捷化、中小企業、反貪污、良好法規,以及服務業國內規章已獲雙方共識,有望先行簽署行政協定,臺灣目標是今年能完成所有議題談判。

涉外人士表示,首批簽署內容有時被稱「早收清單」,但更應類似簽署臺美「迷你版BTA」;涉外人士認爲,臺美所籤屬的將是一種「活的協定」(living agreement),就像活頁本不斷補充擴大,未來可以隨時數位貿易或其他任何議題談判,臺美創造了一個活的BTA典範,這是極具意義的。

涉外人士說明,美國現階段不喜歡和任何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若未來美國立場改變,假設拜登總統第二任決定讓美國重回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臺美BTA就可立刻把關稅議題加進來,就會變成FTA。

涉外人士解釋,臺美BTA內容將很像IPEF(印太經濟架構),美國曾在許多場合說過,盼藉臺美簽署協定向IPEF成員展現,這些談判內容是可行的,不是天馬行空的。

而對於美國商務部於2月28日公佈《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晶圓製造補助發放規則,引發臺灣「矽盾」不保,甚至美國要取代臺灣半導體生產的疑慮。涉外人士說,《晶片與科學法》美國雖然準備了520億美元的補助預算,每一個廠補助投資金額的35%,但從臺積電在鳳凰城的一個廠就約400億美元,補助6個廠就沒了。

涉外人士表示,臺積電早在2020年5月就宣佈要在美國設廠,而拜登政府是2021年上臺,意即在美設廠與《晶片與科學法》並無直接關係,且該法旨在美國要有安全備援,並非成爲晶片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