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開始擔心:如果解放軍“圍而不打”,臺灣到底能撐多久?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自金門衝突後,解放軍和海警部門加強了對臺海地區的管控力度,我軍戰機與艦艇也多次來往於臺灣海峽。這引起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恐慌心理,他們擔心解放軍會持續並加大力度的在該區域執行“隔離任務”。

這種說法並非無稽之談,早在2022年美國國會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時,我國就執行過相關措施,演習區域將臺灣島四面圍住,大有順勢要“武統”之意。

圍而不打是好辦法

從2022年以來,解放軍在臺灣海域進行了多次大規模實戰化演練,每一次都引起了多方關注。其中,圍困隔離策略對島內的影響最大,臺灣多家媒體紛紛開設專欄探討應對之策。部分言論大膽到甚至考慮民進黨當局向解放軍投降的可能性。從過去的經驗來看,解放軍輕易不會採取激進措施,往往是採取默默包圍並言語告誡的策略,哪怕是面對有衝突的國家,解放軍也能剋制的不開第一槍。但此次不同於以往的循序漸進,直接便進行了實戰化演練,這讓民進黨當局感到了威脅。在圍困隔離臺灣的話題上,臺灣本土媒體顯得十分活躍。他們針對島內面臨的各種可能情況展開深入分析,並邀請政客軍官來討論對策。

首先,最直觀的就是每次演習中,因爲實彈演習的緣故,許多區域就不再適宜通航,臺灣的貿易量及來臺遊客的數量都大幅度減少。無疑打擊了臺灣地區的經濟狀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會受到阻礙。其次,臺灣本身就存在嚴重困境。由於臺灣地區可用土地面積少而人口衆多,其能源與食品來源都高度依賴進口。這種情況下,任何軍事行動造成的進口壓力都會強烈且深遠的影響到臺灣。

一位“臺軍”前副總司令就公開表示,解放軍對臺灣的圍困隔離只需要十天就足以引起島內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其實,就算解放軍不圍困臺灣,臺灣的能源也常常不夠用。近年來,臺灣已經發生多次大面積停電的情況了。

圍而不打臺當局怎麼辦

圍而不打的這種方法極具威力,臺灣一旦面臨這種局面,可能會發生這些狀況。首先,大陸肯定是不會讓臺灣的居民生存受到任何威脅的,所以大陸會可考慮採取部分適度的政策措施,例如有針對性地限制船隻進出港區以及機場起落航班等。

其次,大陸雖會保障臺灣人民能夠得到基本生存所需,但臺灣經濟運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足以引發臺灣當局的財政困境,其承受能力最終可能無法繼續維持。在此情況下,臺灣將不得不調整策略,尋找與大陸和平協商解決問題的契機。

另外,解放軍一旦採取“圍而不打”的策略後,民進黨當局也可能會寄希望於美國提供援助。但結果會讓民進黨當局失望,美國絕不會出兵,因爲美軍早有結論,在中國海岸線外1000海里的範圍內向中國開戰,美國毫無勝算。

最後,美國會封鎖或制裁中國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爲美軍根本抽不出那麼龐大的兵力來中國封鎖。就算封鎖成功,中國擁有遼闊的領土面積,完整的產業鏈,龐大的人口資源,完全可以擺脫美國封鎖自力更生。

而說到制裁就更不可能了,美國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極其頻繁,金額極其龐大,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制裁中國其實也就等於制裁美國自身。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就是最好的證明,爲什麼特朗普最後停下了增加關稅的行爲,難道是他良心發現?

有了上述種種情況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圍而不打”是最厲害的手段,而且幾乎沒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如果一旦開始圍困隔離臺灣,民進黨當局就無法死撐下去了,島內沸騰的民意會瞬間將民進黨當局的統治基礎全部瓦解。

但我們也要明確,戰略性的圍困隔離並不是被動等待的,而是積極主動的。解放軍通過逐步縮小對臺灣島的包圍圈,如同圍困中的“鐵桶”,令“臺獨”分子感受到危機與壓力,從而促使他們儘快迴歸祖國懷抱。

同時,解放軍在軍事行動中同樣體現出圍困隔離策略。在未來登島之後,將逐步構建完整街區控制體系。這種“圍而不攻”的戰術思路,使解放軍能實現集中優勢兵力,逐步擴大控制範圍,避免正面衝突給臺灣民衆帶來更大傷害。

在這過程中,我們應執行宣佈戰犯的措施,並進行“斬首行動”。如此一來,民進黨內部會陷入人人自危的狀態,很多人會主動的與我軍接觸,大量“臺軍”也會因此投誠或起義,從而推動統一進程。

而且,圍困隔離的理念並不僅僅停留于軍事領域。政治、外交以及經濟方面也應該跟進,我們可以切斷臺當局與那些所謂的“邦交國”的聯繫,以削弱其影響。同時,通過提升自身經濟實力並壓迫臺島經濟的方式,讓其迴歸祖國懷抱。

結語

我們相信,我軍的演習會給那些試圖搞分裂活動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任何分裂行爲必遭嚴厲懲處。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圖分裂的行爲都將被視爲對中華民族的背叛,從而受到全國人民的強烈譴責。

我國堅持國家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立場不容置疑。中國政府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同時,中國也呼籲國際社會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要介入任何國家的內部事務。

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作者,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