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出現稻熱病 水稻保險霧煞煞農民憂沒保障

臺南市白河區部分稻田出現稻熱病,市議員張世賢接獲農民陳情,今邀市府農業局會勘。(張世賢服務處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臺南市白河區部分稻田出現稻熱病,市議員張世賢接獲農民陳情,今邀市府農業局會勘。(張世賢服務處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市府農業局長李建裕(左一)表示,農民減產達2成以上就能獲理賠,若有相關疑慮,他會再請農糧署派員與地方說明。(張世賢服務處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農委會今年開辦水稻收入保險,將取代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和稻作直接給付,但不少農民對新政策仍是霧煞煞,近來臺南市白河區部分稻田出現稻熱病,市議員張世賢18日邀市府農業局會勘,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農民減產達2成以上就能獲理賠,若有相關疑慮,他會再請農糧署派員與地方說明。

農委會自今年起正式開辦水稻收入保險,農民無須繳納保險費,由農委會全額補助,理賠基準爲各鄉鎮市區平均產量減產超過2成,每公頃可獲理賠1萬8000元;另稻作直接給付取消後,轉由水稻收入保險取代,沒有繳交公糧的農民可選擇加保。

張世賢說,稻熱病好發於每年2至6月,輕症會出現病斑和黃化,重症則全株枯死、稻穗空洞作結,這周農友反映,稻作因稻穗枯黃,結出很多「空包彈」,但依現行規定,農民領得農業保險補助,即不能再請領天然災害救助,要求市府提高農民補助金額。

李建裕說,依現有農業保險制度,稻作只要有短收2成,1公頃可獲賠1萬8000元。針對此次的勘查結果,他會再請農糧署派員與地方里長和農民協調、溝通,或者研議適合的處理辦法。

產業界人士指出,稻熱病的出現,多半與氮肥施用過多有關,屬於人爲造成,過去應該從未發生因稻熱病,而達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的情事,不過水稻收入保險上路後,不論人爲或大自然因素,農民只要減產超過2成,就能獲得1萬8000元理賠,且與原來的災害救助金額相同,反而對農民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