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後壁新秘境!閒置鴨寮變身合鴨藝術園地

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將閒置鴨寮變身合鴨藝術園地。(張美雪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有的合鴨泥塑散落在土丘上,有的擺在水池中央,好似童謠中「我家門前有小河」歌詞的場景。(張毓翎攝)

一隻只樸實又生動的合鴨泥塑,與鄰近高鐵大道景緻相互輝映,爲綠地空間增添趣味。(張毓翎攝)

合鴨藝術園地展現當地稻鴨共生的特色風貌。(張美雪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頂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美雪表示,這座穀倉歷史估計超過70年,且內部結構保存完善,經修復後,希望將它的生命延續到100年。(張美雪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認養閒置鴨寮,並申請市府經費協助開闢綠地,除了搬來一座年代超過70年的穀倉放置,還委託藝術家蔡玉發製作13只合鴨泥塑,工程最近完工,一隻只樸實又生動的合鴨,與鄰近高鐵大道景緻相互輝映,爲綠地空間增添趣味,也展現當地稻鴨共生的特色風貌。

頂長社區爲典型農村型態的一個小聚落,但面臨農村勞力缺乏、年輕人外流,65歲以上長者佔了社區總人口數的32%。爲了營造一個可供居民、訪客使用的休憩、交流場域,社區認養南82線道路旁、一處距離菁寮老街不到5分鐘車程的鴨寮,透過市府都發局綠社區培力計劃引進經費、資源,進行改造美化。

頂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張美雪表示,此次環境改造是請社規師規畫,並由社區自己僱工購料完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她說,工程期間值7、8月雨季,剛堆疊填完的土丘,經常一下就被大雨夷平,有時連一片草地都要重鋪好幾次,若直接發包給專業營造團隊,或許能省去這些麻煩,但完工後的成果,可能就少了「一個溫度」。

張美雪透過友人得知嘉義縣義竹鄉有一座年代久遠的穀倉,特地買下後搬來放置,再僱工修復。「全臺應該找不到這麼美的穀倉了!」張美雪說,穀倉又稱爲「古亭畚」,早期用來存放稻穀或番薯,而這座穀倉歷史估計超過70年,且內部結構保存完善,經修復後,希望將它的生命延續到100年。

張美雪提到,穀倉旁擺設了一隻只合鴨泥塑,其中主要的13只是請蔡玉發藝術家以水泥、鐵架等素材製作,其餘數只的合鴨寶寶泥塑,則由社區阿嬤們製作,有的合鴨泥塑散落在土丘上,有的擺在水池中央,好似童謠中「我家門前有小河」歌詞的場景。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Z4GVB6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