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經驗 羊毛出在羊身上

從高雄前進臺南推案的建商指出,近來成爲房市熱區的臺南市,大樓建案的公設比在七、八年前只有30%,但在北、高建商陸續在府城推出公設比35%的大樓,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只因公設比的差異,就讓北高建商在臺南的大樓建案,每坪單價比在地建商的大樓便宜7%,迫使臺南建商被逼跟進,將建案公設比拉高到35%。

建商舉例,以室內面積都是25坪的建案,公設比30%的權狀面積共有35.71坪,總價700萬元計,除以權狀面積,每坪售價19.61萬元;若公設比拉高至35%,權狀面積登記則爲38.5坪,每坪售價只剩18.18萬元,消費者當然選擇後者,感覺每坪售價較低、權狀坪數更多。

建商說,這只是數字魔術,最重要的精神是,無論是公設或是室內面積,都是建商花錢興建的,都是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都需購屋者買單。

反觀近日內政部提出的「虛坪改革方案」,想要消除車道的虛坪,卻改變不了建商考量成本與獲利的市場機制,因爲停車位、車道、水箱、配電室、梯間等,都是建商調節公設的項目。

業者說,即使車道的虛坪,讓公設比從35%降至32%~33%,沒買車位的購屋者,只是省掉一個車位的價格而已,房子的每坪售價也將因公設坪數少2%~3%,單價反而拉高2%到3%,因爲房屋總價並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