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學力檢測 學校求好衍生亂象

臺南市教育局3年前起針對國中、小做學力檢測,輔導成績不佳的學校,由輔導團入班觀課,有學校爲求好成績勤做考古題,甚至出現能力弱的學生檢測時請假的亂象,教團表示,已引起教師反彈;市府表示,持續滾動修正並溝通說明。

南市教育產業工會與教師會昨公佈重要的「年度教育新聞」,其中提及市府針對國中、小學的學力檢測成績答對率後30%,再加上退步率前30%的學校,列爲重點輔導學校,要求接受輔導團入班觀課,忽略區域、班級或學生差異性,不僅造成學校行政困擾,也使某些班級師生被貼標籤。

教產工會指出,日前發起相關意見連署,有逾4500名現場教師不支持現行入班觀課模式,盼有更多元化、更自主方式提升學力,建議將學力檢測數據提供學校或教師,並蒐集相關資源和教學應對方式供學校參閱,由學校依據自身需求選擇成長方式,教育局應以支持取代督導教師教學,用獎勵鼓舞績優學校,形成良善的循環。

在小校任教的陳姓老師說,老師也希望壓力小,讓孩子多元、快樂學習,但迴歸本質,還是要有基本的學力,此政策方向正確,但「蘿蔔與棍子應齊頭並用」,不佳的要輔導、好的也要鼓勵,當學校某科成績不佳,但其他不錯,如果只針對不好的來輔導,可能會落入單一價值,學力檢測的目的是找出孩子弱點,也讓教師反省,精進教法,因此,真實呈現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重要,如此才能幫助提升學習力。

「接受輔導貼標籤可能是心態問題,真能提升學習力最重要!」洪姓家長說,自己孩子在市區大校就讀,因班級多,競爭激烈,對小校而言,可能每年級僅1班,無從比較好壞,從校際間的學力測驗可一目瞭然,家長當然會在意,盼孩子成績好,若班級成績不好,就希望老師能尋求資源改進。

教育局解釋,2021年起進行學力檢測的標準化測驗,目的在提供教師精準數據、提升教學策略,實際參與輔導團或專家教師入班觀課實務學校教師多數給予正向回饋,肯定這項機制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