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再現赤崁署光 里長贊觀光加乘100分

「再現赤崁署光」投入1.9億元經費,修復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廣安宮等歷史街區巷弄,臺南市長黃偉哲4日(右三)走訪陳世興古宅,期許老宅從歷史塵埃整理出來,重新發光發熱。(曹婷婷攝)

國定古蹟赤崁樓周邊集結臺南市定古蹟陳世興古宅、萬福庵、廣安宮及大天后宮、武廟等,是臺南古蹟密度高的蛋黃區之一。市府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經費1.9億元,修復陳世興古宅、廣安宮、新美街(米街)街區,並以巷弄串接古蹟場域,帶動老宅修繕;當地的赤崁里長陳弘烈說,巷弄環境變美,觀光客倍增,「觀光加乘100分」。

清領時期臺灣最早設立的臺灣縣署所在地,位於今日的赤崁樓東北側,即成功國小操場。「再現赤崁署光」專案,以赤崁樓爲核心,連結周邊古蹟場域與巷弄共11項子計劃,將修復2處古蹟、2處歷史街區,並改造排水、消防等細節。

陳世興古宅 未來開放參觀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未來遊客遊走其間,會更有置身古城的氛圍。市長黃偉哲也說,「再現赤崁署光」把老宅從歷史塵埃中整理出來,民衆生活也能與歷史空間共存共榮。

文化局還指出,去年底已修復完成的陳世興古宅,創建年代推估可上溯至1750年,爲臺南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民宅建築之一,陳家後人希望未來開放供參觀。至於閒置10多年的廣安宮經修復後,重現木雕、泥塑、門神彩繪等精湛工藝,重現廣安宮歷史地景的重要性。

米街(新美街)及周邊歷史街區,此次修復從民族路到成功路之間約250公尺,並參考日本、歐洲作法,於老巷弄及民宅之間創造行人可走的空間。歷經1年多重鋪地磚、汰換自來水管線等,一改以往連鎖磚致地面不平整,煥然一新。在米街經營金紙店的黃太太說,米街歷史久,以前環境予人老舊感覺,現在地上一出現菸蒂,很多人就會趕快撿起來,「環境變整潔了」。

改造活化 把歷史攤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萬福庵歷史街區改造工程包括萬福庵、市定古蹟萬福庵照牆,也帶動私有老屋活化整修,揮別昔日殘破老舊之景。陳弘烈說,歷史街區重新再造,「把歷史攤在大家眼前」,對觀光大大加分,今年228連假,遊客就增加2倍多,但停車空間仍有待加強。

文化局表示,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包括北區成功國小校舍、地下停車場及遊客服務中心,預計地下停車場明年底完工後,後年初將與成功國小同步開放,屆時可增加200個停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