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潑水節、菲手工鳳梨織布 入列非遺

每年4月13日至15日是泰國傳統新年宋幹節,也稱潑水節,人們會以互相潑水的方式表達祝福。(新華社)

發展觀光,軟實力是重中之重。泰國俗稱潑水節的傳統新年宋幹節,日前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國政府因此計劃把明年的潑水節慶從原本的3天延長爲1個月,打造成國際旅遊盛事,吸引更多外國觀光客。而菲律賓也不遑多讓,以手工鳳梨纖維織布申遺成功。

潑水節是泰國的傳統文化,每年4月13日至15日都有各種慶祝活動,包括到寺廟祈福、向僧人佈施、文化表演,及最受歡迎的潑水活動,人們以互相潑水的方式表達祝福。

潑水節是泰國第4個被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另外3個是泰國孔劇、泰式按摩及泰國諾拉舞。泰國總理賽塔表示,潑水節申遺成功是令泰國人感到驕傲及榮譽的一份禮物,政府會致力保護和推廣此一傳統節日,歡迎世界各國的民衆在潑水節期間到泰國共慶佳節。

菲律濱的手工鳳梨纖維織布則是菲國第6個被列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其他包括伊夫高族羣的哈德哈德聖歌、蘭瑙湖瑪冉瑙人的達冉根史詩唱述、拔河儀式和遊戲、布克勞:蘇巴嫩的感恩儀式,及活態傳統學校。

菲國家文化藝術署長維多裡諾.馬納洛表示,菲律賓是世界上惟一廣泛生產手工鳳梨纖維布的國家,該織布更是菲國多樣化傳統編織方法的一部分,它象徵着國家文化、創造力、工藝與社會凝聚力。「我們衷心感謝這項殊榮,激勵我們保護遺產,並肯定了我們對人類豐富創造力的貢獻。」

菲外交部指出,手工編織鳳梨纖維布仍在起源地班乃島的阿克蘭省持續傳承。鳳梨在當地被稱爲「pinya Bisaya」是鳳梨纖維的主要來源,在15個城市種植,織布技術主要由長輩傳授給年輕的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