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西進求學 着眼大陸就業市場

一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臺青說,大陸就業機會比臺灣多,有意到大陸工作的臺灣學子,大多會報讀大陸研究所,以利求職。圖爲在湖南中南大學考點,考生排隊進入考場。(新華社)

兩岸關係不如過往,北京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仍持續進行港澳臺生碩博士生招生工作。專家分析,這兩所學校爲大陸指標型大學,把對臺招生業務放在港澳臺的「大帽子」下,很明顯有其政策性考量,完全不同於民進黨政府「逢中必反」的作法。

受疫情影響及臺海關係不睦,兩岸文教交流幾乎中止。不過,在這敏感時刻,大陸頂大依舊對臺招生,引起關注。

前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到大陸念大學與碩博士班的臺生,大部分以臺商子女與有意到大陸發展的臺生爲主。

至於北大與北京清華仍定期公告港澳臺招生簡章,陳振貴分析,這兩校爲大陸指標型大學,將對臺招生工作放在港澳臺的「大帽子」下,很明顯有其政策性考量,與民進黨政府對大陸凡事採抵抗式策略,作法完全不一樣。

面對兩岸敵意螺旋盤旋不下,陳振貴提到,即便官方交流仍「有讀不回」,但民間交流比較寬鬆,還是持續在進行,只是態度趨於低調。不過,未來雙方交流是否開放更多,特別文教交流能否逐漸恢復,值得觀察。

一名在北京工作多年的臺青說,疫情雖讓大陸經濟發展受到挑戰,但大陸就業機會依舊比臺灣多。因此像是家長是臺商,或是有意到大陸工作的臺灣學子,大多會報讀大陸研究所,以利求職。

該名臺青也說,除以上兩類臺青都把求學目標都放在大陸,還有一類則是已在大陸工作多年臺灣青壯派,爲了「鍍金」在大陸的職場地位或經營人脈,多半也會到大學再深造,如果已有碩士文憑,大多會在大陸名校再攻讀一個博士學位,像廈門大學博士班便有不少臺灣青年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