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轉型新路徑:切入新賽道拓內銷,攜手內資企業再出海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實習生鄭文君 東莞報道

9月5日,2024第十五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在東莞開幕。作爲兩岸交流合作、大陸臺企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東莞臺博會已成爲兩岸友好來往、臺企拓市升級的“金字招牌”,也是觀察大陸臺商轉型發展和兩岸產業合作的重要窗口。

本屆臺博會期間,以英業達、達明機器人爲代表的廣大臺企,全面展示了近年來在國內市場開拓上的新成果和新模式。同時,現場還重點呈現AI、半導體、智能製造、3C電子等領域的臺企名品,呈現了兩岸在高新技術、智能製造等產業上的深度融合成果。

“2004年,英業達就已經在上海成立公司,現在上海是英業達全球最大的服務器研發製造中心。20年來,英業達和國內幾大頭部企業,如阿里、騰訊等都已深度合作。2021年,我們還與一家內資企業在重慶共同成立科技公司,持續開拓大陸市場。”英業達子公司上海順詮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宏州說。

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龍明彪看來,今年上半年,儘管全球經濟仍呈現較大波動,但中國大陸作爲全球超大規模經濟體,在產業發展的強大韌性上仍非常紮實。同時,大陸消費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這將爲廣大臺商臺企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走進臺博會人工智能半導體館,達明機器人展位的機械手臂,吸引了衆多采購商的目光。這款機械臂植入AI技術,在人工智能控制下,機械臂還具備學習功能。操控者只需要將照片樣本上傳,它就可以依託大量的數據樣本,自動識別目標產品的品質,並完成任務。

“達明機器人是一家專注於研發製造協作型機器人的世界級廠商。每年臺博會,我們都在這裡發現很多市場新機遇,並且轉化爲實際訂單。”達明機器人客戶經理韓文佳說。

達明機器人是廣大臺企開拓大陸市場的縮影。成立於2016年的達明機器人,這些年不斷通過各類展會斬獲高端裝備領域大訂單,並逐漸從國內走向全球。

近年來,隨着兩岸貿易交往規模越來越大,產業鏈合作日益緊密和政策的推動,廣大臺商臺企在大陸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據商務部統計,去年1至11月,大陸新增臺資企業數同比增長26.8%。

去年年底,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支持臺資企業拓展大陸市場,支持港澳企業拓展內地市場。而透過本屆臺博會能看到,諸多臺資企業早已深耕大陸市場多年,並持續轉型升級,積極佈局新一代電子信息、半導體、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陳志雄是1996年從臺灣來到東莞的第一代臺商。彼時,泓凱電子科技(東莞)有限公司剛剛投產,這家由泓凱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創辦的臺資獨資企業,當時吸引了大批臺灣青年來到大陸。

泓凱電子起家於OEM,以五金鋼模製造爲基礎,專業從事計算機主機殼及伺服務器外殼的生產,精密五金零組件、光電製造加工等。但過去二十多年,全球製造業經歷了飛速發展,讓泓凱電子也開始從加工貿易走向ODM。

“我們現在會跟惠普等這樣的大客戶一起討論設計。此外,我們也做自有品牌的產品,從外觀、軟件、硬件都堅持自己研發。”現任泓凱電子科技協理的陳志雄表示。

本屆臺博會,陳志雄和團隊帶着最新研發的服務器伺服器產品參展。“這款產品目前已被美國SUPERMICR(超微)公司採購,他們會用在最新一代的AI服務器上。目前,我們也正和中芯國際商談合作。”陳志雄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東莞信易電熱機械有限公司是臺灣信易集團在1992年在東莞投資的一家工廠,起初以獨資企業形式發展“三來一補”,現已成爲亞洲最大的塑料輔機制造商。近幾年,搭上大陸新能源產業發展快車道,信易積極佈局了光伏和新能源汽車配件賽道。

“現在大陸市場的開拓,我們主要以新能源業務爲主。經過兩年多的轉型,信易已在廣東、重慶、浙江等地打開了市場。此外,我們今年還在無人車間、工業互聯網領域進行了諸多研發。”東莞信易相關負責人董先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臺企主要集聚在電子信息、五金製造等領域。而今,伴隨大陸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廣大臺企也一直在探索轉型升級。

如此次臺博會現場,諸多五金製造企業,攜帶着半導體精密部件、新能源汽車零配件等價值鏈中高端產品前來參展。採訪中,這些企業表示,相關創新產品實際上都以大陸市場爲主。

以東莞市佰奕五金製品有限公司爲例,此次展會,企業攜“精密陶瓷零件與精密石英玻璃零組件解決方案”參展。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精密陶瓷部件是極具有代表性的半導體精密部件材料,而大陸半導體市場廣闊,企業期待能借展會獲得更多業務銜接的機會。

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表示,大陸經濟展現出自身韌性和巨大潛能,“很多臺商跑遍全世界,依舊認爲大陸是最佳的投資地,以前是、現在是,未來也必將是。”

2021年,英業達全資子公司順詮與信維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順維(重慶)科技有限公司,拉開了英業達進軍內陸大市場的序幕。去年7月,順維科技服務器研發中心建成投用,這也填補了重慶計算機產業鏈服務器研發領域空白。該研發中心將力爭5年內躋身國內服務器研發行業“第一陣營”。

公開信息顯示,該研發中心研發團隊有100多人,主要面向雲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等新興領域開發高性能服務器。“整個研發系統還是沿用英業達研發系統,因爲英業達最強的部分就是在研發。我們希望藉此在國產自研芯片領域,嘗試開拓大陸市場。”林宏州表示。

去年以來,隨着福建、東莞兩地開啓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廣大臺商臺企在兩岸產業、市場等方面的融合上,越來越扮演着核心角色。

此次臺博會期間,作爲兩岸共同發展新產業的新秀莞臺高新產業園區引發關注。展館負責人、莞臺高新產業園區運營總經理張鴻表示,希望能透過展會,爲園區內的企業和外界投資者、合作伙伴提供交流的平臺,吸引更多臺商臺企來莞投資興業。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發現,經過多年發展,兩岸在產業合作中,除臺企在大陸投資設廠外,兩岸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出海,已經成爲產業合作中的又一創新模式。

以英業達爲例,作爲一家全球化公司,英業達在美國、歐洲等地都有自己的工廠。如今,隨着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客戶還會要求企業擴大在墨西哥、歐洲甚至東南亞的投資。這樣一來,對於國內希望拓展海外市場的企業,就可以在英業達的海外工廠完成生產後,再出口至歐美市場。“我們能將客戶的產品組件運至墨西哥等地生產,從而爲客戶節省大量關稅成本。”林宏州說。

還有一些臺企會在大陸完成生產後,通過在臺灣的貿易公司完成出海。“這樣做的優勢在於,歐美的客戶對於臺灣企業包容度更高,出海的便捷更好。”東莞市菱森精密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猛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岸融合的背景下,人才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對此,陳志雄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分享了一個自己企業的故事。“泓凱電子現在每年都會招聘很多臺灣大學生到公司實習,一來是讓他們真正接觸製造業,二來也是讓他們實地來到大陸,瞭解大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