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起家厝重生 成高雄首座以工業遺址改造文化公園

「原臺塑高雄廠區」轉變成高雄第一座工業遺址文化公園。(洪靖宜攝)

「原臺塑高雄廠區」轉變成高雄第一座工業遺址文化公園。(洪靖宜攝)

陳其邁敲響園區鐘聲,讓當年三聲上班鐘聲再度響徹園區。(洪靖宜攝)

創辦人辦公室合影留念。(洪靖宜攝)

位在前鎮區的「原臺塑高雄廠區」,是臺塑集團的起家厝,經高市府與臺塑集團公私協力,歷經4年,斥資超過8億,成功將工廠蛻變爲融合產業、文化與生態的公園,這也是高雄第一個以工業遺址改造公園。今日公園戶外區正式對外開放,高雄市長陳其邁與臺灣塑膠公司董事長林健男也一同到公園踩點和開箱,見證嶄新風貌及臺塑石化產業歷史。

臺塑在1950年代獲美援貸款設立臺灣第一座PVC工廠,就是從高雄啓航,臺塑高雄廠區2014年功成身退後,市府與臺塑攜手合作,將石化產業工廠變身爲公園,佔地約2.5公頃,是高雄首座以工業遺址改造的文化公園。

臺塑王氏昆仲公園首創由政府與民間企業合作,分別由市府、高雄市文資審議會、臺塑集團各出任3位代表,共組基金會營運方式,合作監管歷史建築修復與活化事務。臺塑集團捐贈5筆土地予市府,並捐助修復活化及管理維護經費8億元,歷經多年的規劃與籌辦,現階段園區已完成戶外空間,有綠意盎然的老樹羣、林蔭步道及綠地;下一階段,園區也同步加速進行歷史建築室內裝修、文史展示、與招商進駐,預計今年能完全開放。

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在臺塑集團董事長林健男,以及多位民代和上百位在任與退休的員工陪同下6日上午一起走訪公園各角落,並敲響園區鐘聲,讓當年3聲上班鐘聲再度響徹園區。陳其邁說,感謝臺塑集團對高雄城市經濟發展與文化的付出,這裡有臺塑員工和高雄人記憶,有未來希望在基金會經營下,能成市民休憩好地方。

臺塑董事長林健男表示,臺塑對於這塊土地充滿感恩、懷念,臺塑集團在2018年將這座園區部分土地捐贈給市府,後續維持與養護都由臺塑負責,希望將臺灣經濟是由困苦中奮鬥的精神,透過這個園區的展示與設置傳承給新一代的年輕人理解臺灣精神。

公園內也保存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辦公室,有別於一般公園,可見工廠遺留下來的生產設備,包含燃煤鍋爐煙囪與生產PVC原料的重合槽等生產設施,如裝置藝術般巧妙的融入公園,圍牆上臺塑、南亞字樣也切割保存,延續工業遺址的歷史感;另外,園區打造「牛車廣場」、「打水小孩廣場」、「阿媽紀念花園」3處場景銅雕,重現臺塑高雄廠初創期企業精神。

臺塑公園工業遺址.高雄陳其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