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爸爸=工具人? 在孩子眼中負責工作賺錢、修東西
▲兒福聯盟建議爸爸們每月安排3次親子活動。(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兒福聯盟日前針對5到7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回收約1500份有效問卷中,發現臺灣爸爸主要負擔的親職項目爲「工作賺錢」和「修理東西」,且與孩子的親密感分數僅68.9分。此外,雖有高達9成兒少表示喜歡和爸爸相處,願意和爸爸聊心事惱卻只有53.1%。
兒福聯盟7日公佈的「2016年臺灣兒少父子親密感調查報告」顯示,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主要負擔的親職項目爲「工作賺錢」(93.3%)、「修理東西」(72.9%),最後纔是和親子互動直接相關的「帶孩子去看病」(53.5%);其餘和孩子照顧或學習相關的親職參與比例皆未超過5成,如看聯絡簿(42.5%)、接送孩子上下學(38.8%),會指導孩子課業(23.7%)、參加家長日(18.8%)及跟老師討論孩子生活/學習(14.9%)狀況的更不到4分之1。
此外,臺灣兒少主觀感受的父子親密感程度平均僅68.9分,其中約2成認爲和爸爸親密感分數有90分以上,但也有1成7自認與爸爸親密程度不高。若進一步檢視父子親密感的三個面向,可發現高達90.5%的兒少喜歡和爸爸相處、83.9%覺得和爸爸很親近,另外也有87.8%認爲爸爸很棒、78.1%覺得爸爸是學習的榜樣。然而,將近5成的孩子不願意跟爸爸訴說自己的煩惱,甚至有超過3成認爲爸爸很溝通。
兒福聯盟表示,爸爸對孩子的關心表達越多,越讓孩子感到被重視;一起參與的休閒活動越多、每天聊天時間越長,親密感也越佳,因此今年發起「新暖男爸爸333運動」,希望爸爸們每天和孩子聊天30分鐘、每週共進3次晚餐、每月安排3次親子活動,持續關心孩子、給予支持和鼓勵,讓親子關係更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