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曾軍援美、非、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飛機、軍艦、悍馬車

這是在巴拉圭服役的海鷗快艇,如今成爲河川巡邏艦。(巴拉圭國防部)

雖然中華民國對外武器銷量不多,且多爲彈藥、步槍等輕兵器,但爲了敦親睦鄰與穩定邦誼,臺灣也有幾次移轉武器軍援友邦的案例,不過外交效果十分有限。

F-5B戰機轉售菲律賓

從1960年代開始,中華民國空軍開始引進美國諾斯洛普公司的F-5A/B「自由鬥士」戰機,大約60架,相較於之後自行組裝的F-5E/F「虎2式」,國軍F-5A/B數量並不算多。F-5E/F在1970年代開始服役後,單座的F-5A先在1987年退役,雙座的F-5B因可做爲部訓教練機,直到1996年才全部退役。也正是在F-5B屆期退役之際,南方鄰國菲律賓與空軍接洽,希望F-5B退役之後可以轉售給菲方。

菲律賓1965年向美國購買首批的F-5A/B戰機,並且在1970年代加裝雷達,具有一定程度的視距外作戰能力。然而1980年後,菲律賓政局不穩、經濟動盪,軍事預算大爲縮水,菲律賓空軍只剩3架F-5A/B堪用。1992年軍人出身的羅慕斯總統上臺,穩住在馬可仕倒臺後崩潰的菲律賓經濟,纔有餘力再添購F-5戰機,而其交涉的對象爲韓國與臺灣。韓國提供了一批F-5A戰機,而臺灣提供的是F-5B。銷售金額不詳,應是以極低的價格,半買半送敦親睦鄰。

不過,這些二手F-5A/B在菲律賓空軍並沒有效力太久,由於高齡二手機維護困難,2005年菲律賓空軍就汰除所有的F-5A/B戰機,但這也使得菲律賓空軍有10年完全沒有噴射戰機,直到2015年引進韓國的FA-50,才結束「空軍沒戰機」的窘境。

海鷗飛彈快艇贈巴拉圭、甘比亞

海鷗飛彈快艇是第一種「國艦國造」的成果,該艇是中科院向以色列取經,學習該國的毒蜂級飛彈快艇(Dvora),然後自行修改而來,排水量47噸,乘員6人,於1979年開始量產,總數達到50艘。

海鷗快艇在服役20年後就陸續除役,由體型更大,性能更好的光華6號快艇取代。而退役下來的海鷗快艇有一些就成爲鞏固邦誼的籌碼。編號FABG-1與FABG-2的海鷗原型快艇於1994年除役,當年就轉交給我們在南美洲唯一的友邦巴拉圭。目前這2艘快艇仍然服役於巴拉圭海軍當中,分別是「歐爾提茲上尉號」(P-06)與「羅伯茲中尉號」(P-07)。

2007年,爲了穩住非洲友邦甘比亞,政府提撥了FABG-7、FABG-11、FABG-29、FABG-32等4艘海鷗快艇,先拆除船上的雄風1型飛彈設備,再翻修整新,以船方式運送交甘比亞。不過這場穩固邦誼的捐贈仍無力挽回甘比亞的邦交,該國在2013年宣佈與中華民國斷交。由於兩岸政府有外交休兵的默契,爲顧及我方感受,直到2016年政黨輪替後,中國大陸才與甘比亞正式建交。

UH-1H直升機贈與友邦

貝爾UH-1H直升機,不只是越戰片的經典符號,對中華民國航空發展史也極其重要。1969年,航發中心向美國貝爾公司爭取合作生產該型直升機,獲得同意後,立即規畫生產,1970年12月14日,首架直升機正式出廠,1976年航發中心完成118架直升機的生產工作,成爲陸軍航空部隊最倚重的主力,一直到新一代的UH-60黑鷹直升機交付後,UH-1H才逐步從陸軍退役。

由於相較帶武器的軍品,運輸直升機較不具敏感性,因此陸續有超過20架UH-1H轉贈給貝里斯、巴拉圭、馬拉威、瓜地馬拉、史瓦帝尼和布吉納法索等國家,數量不一而足。國內媒體也頗關心這些直升機的狀況,2020年2月27日,友邦貝里斯一架UH-1H直升機墜毀,造成4名軍官死亡,該直升機就是我們提供的,外交部特別對此表示哀悼。

悍馬車贈多明尼加

對友邦軍援最「虧」的案例當屬多明尼加事件,2018年3月,爲了穩固中美洲多明尼加的邦交,外交部大手筆捐贈50輛悍馬車給多國,結果車運出不到3個月,多明尼加立即與我方斷交,使得該車輛被冠上「分手車」罵名。更虧的是,包括零件及車輛檢整等,費用總計將近7000萬元。這筆錢要誰買單?據說是國防部先自掏腰包,再由外交部墊付,但說來說去,仍然是納稅人的錢。

綜上觀之,外交靠的還是國際之間的利益,而不是軍援這樣的小恩小惠。前外交部長錢復先生說:「兩岸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上位政策」,要是兩岸持續緊張,送再多裝備,也只是虛擲浪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