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響應減碳轉型 推兩服務

臺灣大永續論壇吸引約250位ICT產業綠領人才、供應商與學生聆聽,共同探討實現2050年淨零解方。圖/臺灣大哥大提供

臺灣大首創「認證二手機專案」,提供專業認證二手機,搭配專案銷售,延長手機使用週期,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在網路門市推出。

另外,臺灣大減碳行動擴及共享移動市場,自建MyCharge平臺,在全國建置電動車充電樁設施,鼓勵民衆選擇純電車。

臺灣大哥大26日舉辦第五屆《2023年臺灣大永續論壇》,數發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表示,數發部提供數位工具,未來將針對淨零轉型的數位技術,投入更多研發。

臺灣大總經理林之晨分享自身減碳營運作法,合併臺灣之星,關閉一套3G網路,整並重復的4G基地臺,再減少一套完整5G網路建置,預計每年可省電1到2億度。臺灣大看見「自然碳匯」是加速淨零重要策略之一,內部正評估與研究中,幫助藍碳覆育,提升「自然碳匯」能力。

臺灣大個人用戶事業商務長林東閔表示,「認證二手機專案」將以綁約專案型式,首批銷售iPhone 12到14系列機款,並附上專業認證包裝及全新配件,首創12個月臺灣大保固,號召用戶響應循環經濟,延續手機使用週期。

至於「Taiwan Mobility」策略,林東閔強調,這是繼臺灣大去年投資USPACE,提供車位共享、UDRIVE電車共享、結合特斯拉超級充電站與Ucharging服務之後的另一創舉,未來臺灣大將透過自建的MyCharge平臺,於全國建置電動車充電樁設施,提供充電服務,鼓勵用戶選擇環保的純電車。

臺灣大技術長郭宇泰表示,臺灣大布局綠電,初期以太陽光電爲主,中期轉向風電,並與富邦金控共同贊助中研院「淨零科技研發產研合作」計劃,探索地熱能、海洋能及去碳燃氫技術,其中,去碳燃氫技術成功出現突破,讓天然氣發電轉型爲真正的零碳電力,並且帶來高經濟價值的固態碳收入,兼顧永續與經濟效益。

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認爲,在國際大廠如Apple對供應鏈有嚴格排碳要求下,企業努力減碳並透過購買碳權,實現淨零排放,不僅可達成供應鏈碳中和目標,更可爲全球減碳做出實質貢獻。

KPMG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強調,「氫能」、「地熱發電」、「自然碳匯」等,皆爲達成淨零轉型重要關鍵戰略之一,企業如何抓住低碳轉型新契機,是即將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