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搶人才無競爭力 謝金河指出兩大關鍵制度出問題

財信傳媒董事長金河。(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李瑞瑾臺北報導

全球競爭越來越激烈,臺灣也想在國際中吸引到高階人才資金,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臺灣在員工獎勵租稅制度上,都相對沒有吸引力,因此認爲政府必須更加彈性設計兩全、完善的制度,在這波搶才大戰站穩腳步

在人才獎勵制度上,謝金河認爲,早期的「員工分紅配股機制」與現行「員工配股費用化」這兩制度,就是一個鐘擺、兩個極端,早期員工分紅配股雖帶來竹科榮景,但對員工激勵過度浮濫,造成侵蝕股東權益,更對股東、資本市場都造成很大傷害。因此後來資本市場就改成員工分紅配股要按照實價課稅,加上「員工配股費用化」,這個就變成過度嚴格,變成費用化以後,讓員工造成很大負擔,也失去激勵的效果

謝金河指出,臺灣現在要去思考的就是,一方面要兼顧員工的激勵措施,一方面也要照顧股東的權益,在兩個最極端的鐘擺中間取一個平衡。他認爲,臺灣在未來在人才吸納的政策上,要全方位作考量,重新設計一個比較完善的制度。

▲ 謝金河認爲,臺灣的員工獎勵與租稅制度對高階人才較沒吸引力。(示意圖/pixabay)

謝金河也提到了臺灣租稅制度上的問題。他表示,因爲臺灣是一個小型經濟體,在對外競爭過程當中,一定要非常注意香港新加坡的稅制,當香港的所得稅稅率只有17%、新加坡只有20%的時候,臺灣達到40%,不但沒有對吸納高階人才造成吸引力,還讓臺灣很多高階人才把帳掛在香港。他認爲,在面對國際競爭的時候,臺灣需要多參考、比較鄰國制度,提出有更有激勵作用的方針

謝金河舉例,今年香港出現很多抗爭,雖然臺灣想要吸納香港的資金跟人才,但一點都沒有辦法吸納得到,「因爲租稅沒有任何吸引力」。因此希望臺灣在大選完之後,大家要面對國際競爭,吸引最優秀的人才、資金願意來臺灣,這時候在租稅制設計上,就要有更全方位的想法跟競爭力,纔有辦法達成。

謝金河認爲,臺灣要變的非常柔軟,去順應世界潮流,要變得更加有彈性的機制。「在總統大選之後,要把臺灣打造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度,讓全世界好的人才願意到臺灣來努力,把臺灣當成一個平臺日本都這樣做了,臺灣更加要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