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熱爆 氣溫上升速度比全球快
臺灣均溫不斷創新高,專家預估極端降雨頻率將增加,乾旱的時候愈幹、溼的時候愈溼。圖爲苗栗永和山水庫在乾旱期乾涸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近10年臺灣11站年平均氣溫比較表
天氣愈來愈熱,中央氣象局統計臺灣近100年均溫,每10年上升攝氏0.11度,近30年則每10年上升0.25度,相較全球均溫上升0.08度及0.21度,臺灣增溫快速。專家預估,臺灣未來極端降雨頻率將增加,乾旱的時候愈幹、溼的時候愈溼,旱澇不均情況將較全球更爲嚴重。
入夏後,臺灣各地飆高溫,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7月上半月,因熱傷害就診累計達470人次,約爲去年同期的1.6倍。高溫影響經濟活動,也影響健康。
國家衛生研究院表示,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針對不同碳排情境,推估臺灣在最壞情況下,約至2060年,中部及南部夏季日均溫幾乎都大於30度,六都中尤以臺中及臺南氣溫最高。
根據氣象局歷年夏季6、7月高溫平均統計,臺中分別爲28.1度與28.9度,臺南爲28.9度與29.4度。
氣象局以全臺11處平地測站平均計算,臺灣2020年均溫24.56度爲史上新高,2019年爲24.53度、第二高,都高出臺灣百年均溫22.98度,尤其最近10年均溫已有7年排入史上前10高溫名次。
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臺灣增溫較快,除受到全球溫室效應外,都市化也是一大因素。臺大大氣系教授羅明輝也說,臺灣農地減少,影響散熱,都可能是臺灣升溫較快的原因。
國衛院羣體健康研究所研究員陳主智指出,長者對環境變化比較敏感,持續上升的高溫不利長者健康。
陳主智進一步指出,政府必須拿出相當力度,以免65歲以上長者早逝的情況加劇,這也考驗我們的社會。
今年爲反聖嬰轉換至聖嬰年,聖嬰現象導致海洋溫度升高,將提供更多熱源,學術界預估明年全球天氣將會更熱,赤道地區升溫會更明顯,臺灣也會受到影響。
羅明輝指出,以過去資料顯示,臺灣總雨量變化不大,但變異度愈來愈大,乾旱的時候愈幹、溼的時候愈溼,推測是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使大氣可含水量增加,強降雨將更爲頻繁。
呂國臣亦指出,高溫連續日數也會變多,寒流次數減少。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則說,雖然臺灣溫度上升趨勢不會像高緯度或大陸地區國家那麼高,但推論暴雨頻率會較平均爲高,旱澇更不均,並集中在特定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