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交距離APP怎麼用? QA整理包

臺灣社交距離APP。(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日前指揮官陳時中拋出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的構思,讓這個曾於2021年掀起安裝熱潮的APP,再次受到討論。同時很多網友抱怨現有的防疫政策「實聯制」很麻煩,效果不彰,甚至因近期本土疫情險峻,擴大匡列,導致更多人開始避掃實聯制,以免受到影響。臺灣社交距離APP究竟這是什麼?該怎麼用?

Q1:什麼是臺灣社交距離APP?

A:「臺灣社交距離 APP」是由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爲行政院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的防疫APP,以保護隱私且尊重使用者意願爲最高原則,無須註冊,也不會上傳任何個人資料,其建置目的是爲了讓使用者即時掌握與確診者接觸情形,降低疫情傳播。

Q2:這APP是怎麼運作的?

A:APP主要透過藍牙比對你與身邊的人之距離,並記錄最近 14 天內的接觸史。大家於外出活動時可能會接觸不特定風險人羣,而這些接觸到的風險人羣,如果有人後來確診 COVID-19,APP可輔助於第一時間通知曾與確診者有接觸之人員,發掘可能的風險個案。 如果你符合告警條件(曾與確診者於2公尺內接觸2分鐘以上)的用戶手持裝置會出現APP告警畫面,並由用戶自主向衛生單位通報。

Q3:這樣是否代表我去了哪裡,這個APP全知道?

A:該APP使用藍牙比對與他人的距離,並記錄14天內的比對紀錄,不會記錄足跡。

Q4:如何啓動通知?

A:只要開啓畫面後確認下面的按鍵顯示已開啓即可(預設爲開啓)。

Q5:所有的功能有哪些?

A:包含「首頁動態畫面」及「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等部分。

「首頁動態畫面」爲方便用戶確認APP是否正常運作;「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則由衛生單位通知確診民衆操作APP以取得驗證碼後,由系統上傳其隨機ID及活動區間資料。

用戶之APP每15分鐘會產生1個隨機ID,並利用藍牙訊號記錄曾接觸的隨機ID,APP每日比對確診者上傳的隨機ID,一般民衆僅需開啓藍芽功能,如經配對出曾與確診者有接觸紀錄,APP便會發出警告通知以提醒用戶,達到實聯通知之效果。

Q6:爲什麼畫面只會顯示「比對無接觸」?

A:代表你近期沒有曾經與確診者相處過。

Q7:如果接到通知怎麼辦?

A:收到通知,表示您曾經和確診者在近距離範圍內,不代表確診。當事人應注意個人身體健康狀況,若出現疑似症狀時亦請主動回報,打1922尋求協助,並戴上口罩並依指示儘速就醫,另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羣聚(TOCC)等,以提供及時診斷通報。 在未解除示警訊息之前,每隔4小時會告警一次;若須提前解除告警,可於每日上午9點至下午8點撥打02-23922094協助辦理。

Q8:裝了社交距離APP爲什麼可以放心呢?

A:實際上,社交距離APP才能幫助自己更瞭解與確診者的距離!以阿妹演唱會爲例,如果1位搖滾區的歌迷是確診者,那麼針對該歌迷周圍2公尺內且共處2分鐘以上的人,其社交距離APP便會提出警示;相反的離他好幾公尺遠的看臺區聽衆,因感染風險低,就不會收到通知。衛生單位也能夠做到精準匡列較爲密切之接觸者。若僅看足跡,即便足跡重疊,也很難了解自己與確診者的距離。

Q9:安裝之後,會不會特別耗電?

A:該APP需要開啓藍牙纔可使用,耗電量就是開藍牙的耗電量。

Q10:如何讓APP發揮最大效用?

A:雖不少人覺得這APP永遠沒出現與比對無接觸不同的訊息,以爲沒有用。事實上,要多數人都有使用,才能發揮最大效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下載量大約爲600萬人,需要達到1200萬人下載,纔有較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