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質能發電量與同期下降22.6%!原因曝光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顯示,生質能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2.6%。(圖片來源/pexels)

能源議題攸關國安!根據經濟部能源署資料顯示,臺灣生質能發電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2.6%;此外,截至6月統計,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爲13.3 GW(百萬瓩)、離岸風力爲2.4 GW,與2025年目標20 GW、5.7GW有差距,顯見國內再生能源尚有一段路需要努力。

根據經濟部資料,生質能發電量2023年1至6月爲125686 MWh(千度)、2024年1至6月則爲97238 MWh,發電量下滑約22.6%。另外,統計至2024年6月,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爲13.3 GW、離岸風力則爲2.4 GW;與經濟部喊出的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目標20GW、離岸風力裝置容量目標5.7GW,存有差距。

而生質能發電量下降的原因,各界推估包含以下3點,分別是垃圾量減少、經濟效益問題及技術挑戰。垃圾量減少:由於環保署推動垃圾分類及回收等政策,都市廢棄物的量逐年減少,導致廢棄物發電的原料供應減少,進而影響生質能發電量。

經濟效益問題:生質能的經濟效益相對太陽能和風能較低,導致投資者和企業對生質能的興趣減少,進而影響其發展和發電量。技術挑戰:目前國內生質能技術成熟度、效率仍有待提高,現有技術在轉化效率及穩定性方面存在挑戰。

儘管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發展不如預期,不過總髮電量、裝置容量皆有提升。再生能源總髮電量由105年的127億度,至112年增加爲269億度;再生能源發電總裝置容量由105年4.7 GW,至113年提升爲19.6 GW。

在國內,生質能是指農林植物、沼氣,以及有機廢棄物直接利用或經處理所產生的能源。根據型態可分以下3類:

1. 固態生質能:大多是由工業製程回收,作爲汽電共生設備的燃料,包含蔗渣、黑液、濾餅、污泥、木顆粒等等。

2. 液態生質能:常見包含生質柴油及生質酒精,並作爲「運輸工具」的燃料。

3.氣態生質能(沼氣):大多利用廚餘、污泥、動物糞便等作爲原料,經發酵後氣體主要成分爲甲烷。目前臺灣多以養豬場、垃圾掩埋場爲沼氣發電場址。

不過根據能源署月報資料顯示,生質能僅有「固態」、「氣態」等2項發電量資訊。生質能的應用不僅有助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還能有效利用廢棄物減少環境污染,因此,在能源多元發展上應當受到更多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