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個國際碳匯林誕生!「檳榔廢園轉作」是關鍵

臺灣首個國際碳匯林就在臺東池上鄉,圖爲檳榔園。(許家寧攝)

「檳榔」對於國人來說一點都不陌生,尤其檳榔樹在中南部山區處處可見,但它卻是生態殺手。此外,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研究證實,嚼食檳榔會致癌,故爲了保護生態及守護國民健康等目的,『檳榔廢園轉作計劃』油然而生,而臺灣首個國際碳匯林就在臺東池上鄉。

「112-115年檳榔廢園及轉作」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訂定,目的是爲了保護自然生態、維護農友收益、提高經營彈性,以及守護國民健康,故開放農友提出申請,每公頃補助15萬元,可種植茶、咖啡、油茶、酪梨、山竹、紅毛丹、牛樟等新物種,目標轉作面積800公頃。

隨着環境永續的觀念興起,越來越多人蔘與其中,而臺灣首個檳榔廢園轉作的國際碳匯林,即位於臺東池上鄉。11日衆多參與者親手種下1,111棵樹,其中包含84家知名企業共襄盛舉,落實ESG,攜手維護自然生態。

84家知名企業於臺東池上鄉的檳榔廢園親手種下1,111棵樹 (薛新祐提供)

當天參與行動的國際碳戰略專家薛新祐表示,希望用國際碳匯林認證,使池上鄉成爲碳資產產地,期盼檳榔廢園成爲風潮,進而讓水土保持更好,並藉由此模式,讓國內檳榔園皆能轉型爲國際碳匯林,將碳中和引進資本市場,採商業模式解決,踐行碳公益。

國際碳戰略專家薛新祐 (薛新祐提供)

臺灣於2021年宣示推動2050淨零排放,其中,國家發展委員會發表的「2050淨零路徑及策略」提及,截至2022年,臺灣土地面積達6成的森林碳匯約有2,140萬噸,可抵減約8%的碳排量,預估2050年可增加110萬噸的森林碳匯,共達到2,250萬噸。

林務局則於2022年4月提出提升森林碳匯功能的3大策略,分別是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及提高國產材利用,且還要兼顧森林生態系服務價值與產業經濟,預計2040年新植造林的面積將增加6.6萬公頃。

爲了達到環境永續,除了執行森林碳匯,更需要形成社會共識,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與努力,才能爲下一代找回生生不息的美好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