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手工具 世界一流

手工具公會長年舉辦臺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TiTE),圖爲展中公會理事長賴亮孜(右)、監事會召集人謝武志(左)向經濟部產發署楊志清署長(中)簡報。(圖/手工具公會)

2024年,臺灣手工具出口金額達38億美元,較2023年成長0.1%;2024年主要出口市場爲美國(佔42%,較2023年成長5%)、中國大陸(佔8%,成長3%)、德國(佔6%,成長4%)、日本(佔5%,衰退10%)及澳洲(佔3%,成長3%)。

根據財團法人金屬中心的研究,隨着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結束,臺灣手工具產業的客戶需求已經恢復正常。DIY、修繕、工業及車用等領域的市場需求大,展望未來,前景可期。

在手工具市場動態方面,全球經濟放緩及通貨膨脹影響客戶採購意願,特別是「套組」銷量下降,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單件」工具。歐洲市場復甦緩慢,主要受到俄烏衝突、中國大陸內需疲軟及低價傾銷、國際制裁俄羅斯等的影響。然而,若歐美國家依照預期持續緩降息,可能會促進房市增長,進而提升手工具需求。

金屬中心指出,雖然臺灣手工具產業整體發展健全,但也面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例如, 中國大陸業者正逐步發展中高階產品,而越南業者也在努力填補低階產品市場需求。爲了保持競爭力,臺灣必須在高階、專業級產品精益求精。

本期封面故事,首篇由臺灣手工具工業同業公會說明產業的競爭優勢、國際地位、拓銷機會與轉型挑戰;其次以「智慧加值」、「精準研發」與「低碳永續」切入,介紹在此着力的手工具業者「英發企業」、「銳泰精密」、「特典工具」、「伯鑫工具」,以及其從不同面向投入轉型升級的努力,並介紹「臺達」協作機器人D-Bot、「工業技術研究院」高擬真仿人類雙手協作機器人,與「長築實業」開發塗裝協作機器人等實例,點出未來手工具產業優化生產之路。

從日常修繕到工業製造,手工具無所不在。臺灣手工具產業以精湛技術與靈活彈性,立足國際市場,出口表現亮眼。面對數位化與自動化浪潮,產業如何轉型、突破挑戰,將是未來發展關鍵。

手工具品項琳瑯滿目,是以手操作的工具,用來組裝、修理、分解、檢查。手工具運用在人們生活周遭,包括非動力與動力手工具等品項,不可一日或缺。依照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定義,以非動力手工具爲例,包括農林園藝手工具、鋸子類手工具、銼鉗刀類、扳手等均屬之。動力手工具則包括電動類與氣動類手工具,電動動力手工具包括砂輪機、拋光機、電鑽、電鋸、電動套筒扳手等。氣動動力手工具包括噴槍、可以以手提的氣動鑽孔機、起子、扳鉗、錘、混凝土振動機、鏈鋸等。(全文請見2025年3月號第664期《經貿透視雙週刊》;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